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95章(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陈将军如此安排,莫非是想劝降昭通府内的守军?

正是。

陈三石没有否认: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如果能劝降城内守军的话,不仅仅能减少大盛损失,也能够节省时间,争取到宝贵的战机。

陈大人,你以为我们没有试过吗?

虎贲军统领,武圣范天发说道:早在战事开始之前,我们就屡次劝他归顺,甚至连伯爵的条件都开出来了,但此人又臭又硬,无天山一战庆国溃败之后,他三万人打到剩下一千多人,最后硬生生突围出去,进入昭通府城之后一直坚守至今。

可以说,这个邓丰对于庆国忠心耿耿,他就算是战死在城墙上,也断然不会投降的,否则也不可能坚持到现在。

范将军此言差矣,有时候一座城池降或者不降,不是主将一人说了算。

陈三石不急不躁,道出心中的想法:只要城内的百姓失去抵抗意志,八千守军也很难再有信念继续坚守下去。

百姓之中,包括当地驻军的家眷。

一如当初在鄱阳。

弟兄们拼着性命和他一起护送百姓渡河,不是因为大家无私,而是因为前方是自己的家人。

相反,要是能够确保家人安然无恙,抵抗意志就会大大减弱。

尤其是如今兵临城下,看不到希望的情况。

只怕没有那么容易。

副将詹台明,提出异议:光凭一张嘴,就能让他们相信,然后开门投降?

自然不是,所以,我们要做给他们看。ωωω.gǎйqíиG五.cōm

陈三石说道:比如,释放降卒。

释放降卒?这恐怕不妥吧。

范天发眉头紧锁:庆国百姓可免死罪,但要是放掉俘虏,岂不是等于放虎归山?

孟去疾抬起手示意他停下,也没急着反驳,而是耐心地问道:你想放多少。

陈三石吐出两个字:全放。

这就有些荒唐了。

孟去疾冷静地拒绝道:这两万降卒,将来是可以消化成大盛自己的人的,是我等用不小的代价换来的,要是这么轻易放掉,前面的仗岂不是等于白打了?

是啊。

范天发有些失望,他说道:陈参将,你的四渡洪泽确实一鸣惊人,但不是所有的仗都有能投机取巧,有时候,必须要打一些硬碰硬的仗。依我之见,还是不要浪费时间讨论下去了,你火速率领部众前往昭通府,也能给崔从义他们分担一些压力。即便是付出一些代价,只要能打下昭通府,也不算是吃亏。

其余几名将领,也都是默认。

他们还以为是什么惊天计策。

陈三石只能参谋,没有最后拍板决定的权力。

释放两万俘虏,确实是个匪夷所思的主意。

但他觉得,真的可行。

我赞同陈参将的看法。

一道清亮的声音响起,房青云接过话题:据我所知,这两万人不是精锐,都是当地卫所兵而已,本来也没有多高的战斗意志,经过俘虏之后,脑子里也只剩下活命的想法,想要消化成自己人,怕是得两年的时间,对于当前的战局毫无帮助,只会凭白增加粮草的消耗。

而且陈参将的意思,也不是真的放虎归山。

此去北部,有一条鬼门峡谷,地势险要,只能供两人并肩而行,极其狭窄逼仄,进去以后没有回头路,不存在反攻的可能性。

出峡谷以后,更是距离庆国其余会出现主力的地方数千里,半年之内都不可能再重新归纳收编,对于我们来说,跟死掉没有任何区别,但对于其他守城的庆国士卒,是唯一活下去的希望,有了希望,便不会再做困兽之斗。

诸位要明白,任何战役开战之前,都要明确己方的真实目的。

而我们此次的主要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吃掉永乐府内的五万精锐和城内唐王,其余人都无所谓,只要他们没了,东庆在边境就大势已去,不得不放弃三州之地。

陈参将,我说的没错吧?

陈三石赞同道:房将军所言,和末将所想一字不差。

打仗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达成战略目标。

是屠还是仁,都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哪种策略能赢,就用哪种。

连房将军都觉得可行?

孟去疾开始犹豫。

显然在军中,资历才是真正重要的话语权。

他沉吟道:可不管怎么说,如此多的降卒放回去,仍旧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孟大帅最好如此照做。

房青云态度强硬:若是此计不成,再遣玄甲军前往昭通府也不晚,至于释放两万降卒的损失,由我一人承担,我会写折子呈给陛下。

好!房将军都这么说了,本帅要是再不尝试,确实显得过于谨小慎微,那就按照陈参将说的办!

孟去疾最终拍板:传我的帅令,把炼脏以上的降将留下,其余的,分批次把降卒送入鬼门峡谷,每次不超过五百人,另外派人把守好峡谷!陈参将,你还有什么别的要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