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兰先是召集了那三万名,随着阿黑麻汗一同侵占哈密卫的精良亲军。
随后命令他们在高昌城内,挨家挨户地征兵所有年满十四的男性。
在这个规定下,哪怕是七十岁的男性,也得骑马上战场。
但吐鲁番汗国人均寿命本就不长,基本就没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征兵所得的男子,基本都是十四岁到五十岁的精壮男子,正是可以上战场的年纪。
而其他的妇女,则是被要求即刻宰杀牛羊,制作成军粮,分发给作战的勇士。
与此同时,几匹快马从高昌城而出,奔向大明的主力军而去。
他们就是此次吐鲁番汗国议和的使臣,负责将阿黑麻汗的投降信,交给大明军队的首领。
若是能议和,那就皆大欢喜。
若是不能议和,那就准备开战!
……
阿黑麻汗派出去的使臣,很快便被大明军队的斥候发现。
吐鲁番汗国的使臣,在双方碰面的第一时间,便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目的,要求面见大明军队的首领。
知道对方的身份后,大明的斥候也没有私自动手。
而是第一时间让吐鲁番的使臣,交出身上所有的武器,将对方五花大绑之后,带到了徐昌的面前。
徐总督,这几位自称是奉了阿黑麻汗的命令,向大明议和的。
斥候将五名吐鲁番的使臣,带到了徐昌的面前后,介绍对方来历。
吐鲁番的使臣被斥候扔下马,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这几位吐鲁番的使臣也是硬气,硬是一声没吭,飞快地从地上爬了起来。
没错,我们是代表我们的大汗,前来和你们大明朝廷议和的。
议和书就在我的口袋里,你们自己找出来看看。
条件可是很丰厚的,你们大明盼着这张议和书,已经盼了很久了吧?
吐鲁番汗国的使臣神情倨傲,这是他们对待明朝将军,一贯的态度。
明朝边将奉行守成之道,能不打仗,便尽力不打仗。
哪怕是在兵力和总体实力,都占据上风的情况下,大明边将也是主动议和。
在这些吐鲁番汗国的使臣看来,他们主动提出议和,已经是做出了极大的让步。
大明的将军一定是满心欢喜地应下,然后乖乖收兵回到哈密卫。
但徐昌接下来的话,却让这五位使臣大惊失色,惊恐万分。
徐昌根本就没有要去看那议和书的意思,他用刀指着为首的那位使臣,当场下令。
大明皇帝陛下有旨,大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议和,只接受蒙古大汗的头颅!
本督留你一条狗命,只断你一手一脚,回去告诉阿黑麻,若想降明,先让他献上自己的头颅吧!
至于其他几人,立刻斩了祭旗!
是,总督大人!
周围的士兵听令,立刻就要斩了这几个使臣。
吐鲁番汗国的使臣异常震惊,不仅是因为徐昌拒绝了吐鲁番汗国的主动议和。
更因为徐昌竟然直接下令,要处死他们这几位使臣。
这下子,这几位使臣可真急了,连忙出声质问:慢着!你大明不是有句古话,叫做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吗?!
我等均为使臣,将军要是杀了我们,不怕被那些读书人骂,不怕被后世人骂吗?!
这事要是传出去,以后草原上哪个汗国,敢再和你们大明议和?!
徐昌冷笑: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那是针对两个实力相当的国家,爆发的利益之战。
而此战,不是两国的利益之战,是大明对吐鲁番汗国的灭国之战!
此战之后,吐鲁番将会成为一个地名,而不再是一个国名了!
既然都要死,还留着你们几个作甚?
动手!
是!
你敢!!!
四位使臣怒目圆瞪,发出怒嚎。
但下一刻,他们的头颅便掉了下来,睁着一双死不瞑目的眼睛,看着大明军队猎猎作响的龙旗。
而唯一剩下的一位,被士兵砍去了一手一腿,沦为废人。
简单的止血包扎后,徐昌便直接令人把他扶到了马背上,让他赶回高昌去给阿黑麻汗报信去。
最后那位使臣,忍受着钻心的剧痛,和不断流血的伤口,策马向高昌城奔去。
徐昌冷漠地看着使臣离去的方向,下令:全军开拨,目标高昌!
是!
……
当吐鲁番汗国的使臣,返回到高昌牙帐时,已经只剩下半条命了。
他因为失血过多,而陷入到了半昏迷的状态。
当他被人抬着走进阿黑麻汗的王帐时,阿黑麻汗目眦欲裂,极度愤怒!
这是怎么回事?!
大明的人竟敢伤你?!
其他的人呢?!
阿黑麻汗一连问出三个问题,那名使臣虚弱地睁开眼,看到阿黑麻汗后,热泪顿时夺眶而出。
大汗!明军欺人太甚!
大明的皇帝说,大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议和,只接受大汗您的头颅啊!
啊?什么?!
阿黑麻汗浑身一冷,头皮一阵发麻。
使臣继续说道:不仅如此,他们还说,此战将是吐鲁番汗国的灭国之战。
以后吐鲁番只能成为一个地名,不能再表示一个汗国了呀!
其他几位使臣,全都被大明的军队,斩了祭旗了!
什么?!
欺人太甚,简直欺人太甚!
阿黑麻汗怒发冲冠,心中又气,又急,又怕。
眼见谈判已经破裂,阿黑麻汗不再抱有议和的妄想,准备和明军拼死一战了!
阿黑麻汗让人带使臣出去养伤后,立刻便叫来了牙兰,询问他征兵之事,进行的如何了。
牙兰这几日一直忙于此事,对此数据,记忆深刻。
大汗,这几天城内能动员的族人,我都已经动员了。
城内共有六万户人家,共三十二万余人。
十四岁以上,能上战场的男人,只有八万人。
再加上原本的三万精兵,高昌城现在能出动的战斗力,大概有十一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