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狄仁杰二十一岁之年,高中新科状元,何等意气风发,何等鲜衣怒马。
在长安城顿时名声大噪,引起无数人围观,无数少女春心荡漾。
狄仁杰不是没看过长安,但今日之长安,在他眼里却别有一番光彩。
狄府。
花团锦簇,彩灯高挂。
爆竹声声,锣鼓喧天。
宾客如云,贺礼纷至。
狄氏一门都在迎宾客,狄孝绪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老怀开慰,笑口常开。
狄公贤孙,高中状元,陛下钦点。青云直上,指日可待啊。
怀英状元,太子门生,才华横溢,知书达礼。年少风发,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狄孝绪连连谦虚的说道:过誉过誉,怀英年少,还有不足,当自持本心,戒骄戒躁,多多学习,沉心静神才是。
外人如何称赞,那都是恭维。
自家人可以听,但不能当真。
年少成名,关注必不可少,背负的压力只会更大。
但凡有点骄狂之态,都会被人无限放大。
官场之中,最是忌讳得意忘形。
狄仁杰如今一时风光无两,但眼红嫉妒的人,却大有人在。
稍不注意,就会被人抓住痛脚,从而败坏声誉。
尤其是狄氏子弟,更不能仗势炫耀。
设宴庆祝之后,宾客尽去。
狄孝绪等一众人,聚集在正堂,新科状元狄仁杰也坐在一边。
狄孝绪在给子弟们耳提面命,不许他们有张狂蛮横之举。
怀英有今日,一是太子殿下的教导,二来是自身的努力。
我狄氏有此恩典,来自不易。
怀英是我狄氏的未来,谁要是做出有辱狄氏门风的行为,坏了怀英的前程。
狄孝绪虎视左右,道:老夫丑话说在前头,关起来门说给你们听。
届时休怪老夫不念情面,大义灭亲了。
狄仁杰的成就能有多高,关乎着狄氏的整个未来。
如今只需要按部就班,不出差错,就能预想到狄仁杰的前程顺畅。
但在这一漫长过程中,谁也无法保证会出现什么变故,影响到狄仁杰。
所以,还是要给家族子弟警醒一二。
家族子弟自然不敢多言,连连称是。
怀英,可知道你往后的去处?
狄孝绪问道。憾綪箼
狄仁杰微微摇头,道:暂时不知。
等过两天,我要去东宫觐见太子殿下。
他也是对自己的去向不太清楚。
现在心里想着,自己是不是还能回到太子身边,继续侍奉。
但想到房遗爱替代了他,再回去的话,显然有点不太可能。
是吏部安排,还是东宫那边……。
狄孝绪试探的问了一句。
阿翁,孙儿也不知道。
狄仁杰道:想来应该是吏部安排吧。
嗯……。
狄孝绪也没有多问,只是叮嘱他觐见太子的时候,要多多恭敬。
……
东宫。
房遗爱领着狄仁杰快步朝天启殿走去。
最近殿下都在天启殿与张士衡等诸公,商议《唐礼》之事。
《唐礼》经过这么多年,总算是由张士衡、贾公彦,孔颖达等人,给编撰出了初稿。
如今到了审核校正的阶段。
不得不说,编纂书籍很是耗费时间,而编纂与‘礼’相关的,更是如此。
这么些年下来,张士衡他们翻遍找寻了,历代前朝的古书典籍,力求新编《唐礼》,能够与三礼并列,合称四礼。
狄仁杰再次回到东宫,心情有些复杂。
东宫可以说,他很是熟悉的。
但这次来,他却需要人引荐带路。
倒是要恭喜怀英高中状元啊。
房遗爱边走边说道。
驸马都尉客气,这都是圣天子的青睐……。
陛下的青睐是关键,但怀英本身的才学,也是折服人心的啊。
房遗爱道:看了怀英的答卷,我是真心的钦佩。
我这一辈子怕是都写不出来,这么有高度与深意的文章来。
句句没有圣天子,但字字都在称颂圣天子。
就这润物无声的书写能力。
不知道多少人写不出来。
房遗爱不是妄自菲薄,他是有自知之明。
十个自己都赶不上狄仁杰一个人。
来到天启殿。
房遗爱让狄仁杰稍等,他入内通禀。
怀英来了?
让他等什么,进来便是。
李承乾笑道:诸公,看看我们的状元郎。
张士衡笑道:这状元郎,我们是要好好的看看。
哈哈。
众人会心一笑,旋即就见到狄仁杰趋步而来。
学生参见太子殿下,恭问太子殿下安康。
狄仁杰大拜而下,有礼有节,很是恭敬。
李承乾满意的看着他,道:孤安。
怀英,来见过诸位学士。
他们可都是编写《唐礼》的大儒名士。
平日都是难得一见,今日你一下子便见全了。
众人捻着胡须,仔细的欣赏着狄仁杰,不断点头。
后辈狄仁杰,拜见诸位学士。
他拱手大拜道,礼数周全。
好个状元郎,果真是俊才翘楚。张士衡称赞道。
是啊,这般年轻的后生,学识才华旷古难见啊。
孔颖达也是赞叹道。
后辈惭愧,不敢当此赞。
狄仁杰连忙谦恭的说道。
他是丝毫不敢托大,这些学士名望在外,海内皆知。
对他这么个小辈,如此表扬夸赞,远不是他一个状元郎,就能得到的殊荣。
狄仁杰心知肚明,学士们这是看在太子殿下的面上。
若无太子殿下,这些学士至多说几句好话,哪里会有这么亲近多言呢?
怀英今日来的正好,《唐礼》初稿已成,你正好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