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舅父主持尚书省事务。憾凊箼
看来是没事了。
李治不由感叹的说道。
他真的以为自家舅父会栽跟头,好在连续多次报纸上,舅父在大唐帝国报上,都出现在父皇与哥哥之后。
这很好说明了,舅父如今安全落地,没有受到波及。
可是,房玄龄就难了。
李道宗在一旁说道:赵国公露面了,房玄龄都过去这么久,依旧没有半点消息。
不言而喻的。
现在快一年,齐州案也调查完毕,就等着朝廷的处置。
按照房玄龄的地位身份,他没有问题,肯定是要比长孙无忌先出现的。
却在这时候,还没有出现。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代表着什么。
房玄龄退了,那舅父应该能再上一层吧。
李治说道:不过,话是这么说。
但朝廷的心思,不是那么好判断的。
李道宗没有多言,他们在齐州,长安的一些事情并不能及时知晓,只能是从报纸,或者私人渠道获悉。
不是很全面,也不太清楚过于机密的大事。
自然难以做出正确合理的分析结果来。
王叔,许尚书那边的事情,可能还要忙。
我们就不等了。
李治说道:收拾一番,过几日启程复命吧。
说到复命,两人都有点唏嘘。
时间一晃,都快一年了。
当初他们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复杂,迁延如此之久。
只能说,事太大,牵连太多,波及太广了。
不是两宫下令,及时终止的话,别说一年,两年三年都不一定够。
晋王殿下。
王敬直到来,道:刚收到莱州消息。
东北大都督府传来公文,还有齐王殿下给晋王殿下的密信。
李治一愣。
五哥又给我写信?
李佑跟李治写了不止一封信,在齐州的这段时间,齐王隔个十天半个月,就会通过各种方式,给他写信来。
信的内容,让他很是无语。
就是在教他做事,批评他在齐州做的不对什么的。
简而言之,李佑给李治的信,通篇只有四个字,好为人师!
殿下还是看看吧。
李道宗乐呵的笑着道,他真就当乐子看。
齐王隔山隔海都要对晋王指手画脚的。
可太有意思了。
有趣的是,晋王要是不回齐王的信,那能连续多天的信件,接踵而至。
行吧。
李治对李佑的行为,哭笑不得,又气又笑又无可奈何的。
你说你在东北当大都督就算了,还操心齐州的事干嘛。
我需要你来说三道四的啊。
信件打开。
九郎,你身边没人吧,这信只能你一个人看。
开头一行字,李治眉头一扬,看了一眼李道宗与王敬直,他起身走到一边去。
五哥这么说,还是第一次。
不管事是不是需要避开人的,先做了再说。
齐州的事情,你做的,让我很不高兴,你差的太远了。
我听说你就是查案,没有做其他什么?
哎呀,你可太嫩了,哥哥真想过来手把手的教你。
可惜,本大都督不能擅自离开,只能给你来次事教人。
我还以为是什么事情。
又是这种老气横秋,颐指气使的口吻。
李治捏着信纸的手指,都在发力,想一下子给撕碎。
但看到下文,他忍住了。
这次,东北大都督府要送一批钱财回长安。
我知道你应该也要回去了,所以你顺带着押送。
这笔钱,分为两批。
一批两百万两白银,三十万黄金,是给朝廷与兵部的,你不用操心,有账目的。
还有一批两百万两白银,与二十万黄金,是孝敬父皇的。
你一定要分清,别给搞错了。
我去。
怎么这么多钱?
五哥哪里搞的?
李治震惊不已。
哈哈,你肯定在想,英俊潇洒的五哥,是怎么搞到这么多黄金白银的。
李治看到这行字,眼睛一瞪。
这你都能预判到?
你有鬼吧?
也不怕告诉你,这两批钱,本来是一批的,都是从东瀛开采出来,要送到朝廷跟兵部的。
但我做主,分了一半出来,拿来孝敬父皇。
怎么样,不懂了吧?
你小子给我学着点,你齐州搞了这么多事情,你弄到钱了嘛?
你想到父皇,想到哥哥了吗?
年轻人,不要遭受毒打后,才幡然醒悟,你有一个超级好的大都督哥哥,时时刻刻的想着你……。
后面就是李佑自吹自擂,自夸自赞的内容。
李治耐着心思看完后,果断的拿起桌案上的火柴划燃给烧了。
他这一举动,引起李道宗与王敬直的注意,不过两人也是仅仅看了一眼,马上就移开了。
愚蠢的哥哥。
你千不该万不该把实情写在信上,我要是有其他心思,捅出去的话,你还能好受?
李治看着燃尽的信纸,嘴角扬起笑意来。
信中最致命的。
就是李佑说截留的是朝廷与兵部的钱。
事不捅穿,大家都能装不知。
一旦捅破的话,朝廷跟兵部就不得不较真了。
不过,也多亏这愚蠢的哥哥提醒。
李治转身走了过去,道:适才五哥来信,说是有一批钱财要押送到长安,要我回去的时候顺带上。
两人能信?
你把信都烧了。
会这么简单啊。
不过,我倒是突然想起一件事来。
李治道:查抄出来的钱财珍宝,留下一半另外造册。
王叔,麻烦你去告诉许尚书一声。
账本要做的没有问题。
李道宗人老成精,一下子就想到关键所在,殿下的意思是……?
先前是我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