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还真不想要。
李佑小声嘟囔道。
什么亲王第一人。
他是真一点都不稀罕。
能有在长安这么逍遥快活,莺歌燕舞,花天酒地的?
他就是一个纨绔浪荡的亲王而已,非要让他做事。
这不是强人所难,本末倒置嘛。
哥哥,我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亲王第一人,我就没想过。
你还是给三哥吧。
李佑闷声闷气的说道,很是不服气这样的安排。
你说什么?
李承乾语气微微一冷,眼眸一眯,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无声迸发。
李佑心头一跳,李恪急忙打圆场,道:兄长,五郎也不是那么个意思。
毕竟五郎才从吐蕃回来没几个月,突然又要远走东北,肯定有点情绪的。
他也不想远离父皇跟兄长的羽翼不是。
说话间,还对李佑挤眉弄眼的,示意他不要再违逆兄长的意愿了。
亲王第一人给我,也不需要你让。
我到时候封到天竺,第不第一都没关系了。
李佑急忙道:对,我就是不舍兄长跟父皇。
没有其他意思。
既然哥哥要我去东北,那我就去东北。
闻言,李承乾的神色稍缓,道:东北的事情,很是重要。
这关乎到大唐的重大战略,还有我的计划。
交给他人,我不放心,你是我的弟弟,只有你去,我才会心安。
五郎。
不要怪哥哥,哥哥需要你,你要帮哥哥的忙。
李佑张了张嘴巴,旋即表态,道:哥哥放心,只要哥哥需要我去,弟弟义不容辞,绝不含糊。
只是……。
他嘿嘿一笑,要是弟弟把事情给哥哥办砸了,哥哥可不要怪我啊。
李承乾失笑,放心,你放心去办就成,不管如何,我都不会怪你的。
那就好。
还不出去,鞋子也不脱,地图都花了。
李承乾呵斥一声,李佑这才连忙站出去脱鞋,然后再站到地图上。
见状,李承乾微微颔首,走到地图东北角,道:东北之事,最主要的是在这里。m.GaИQīИG五.cοΜ
他脚尖踩在了,与东北大都督府一海之隔的东瀛岛上。
这里?
李佑不明所以,道:不过是一个弹丸小国,有什么值得看重的?
李恪也纳闷,东瀛岛在他看来也是如此。
重要与否,就看你怎么做了。
李承乾平静的说道:我已经把路给你铺好了,有个苏我归化,你可以好好的利用。
我知道了。李佑不解,但还是一口应下。
你啊,还是看不懂。
李承乾微微摇头,道:东北既是大唐疆域,那么东瀛岛就好似以前的邻国。
你要记住一点,在大唐的周边,不许有任何有敌意的邻国存在,也不许有任何强大的邻国出现。
东瀛岛隔着一海,但也与辽东行省极近,可能会对辽东行省造成威胁。
这样说,你该明白了吧?
李佑重重点头,道:那就是干死他们,就算干不死,也要让他们对大唐不存在敌意,也不许他们强大。
知道就好。
我放权给你做,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哥哥都会给你兜底的。
李佑当即咧嘴一笑,那我可就放心了,哥哥看好便是。
在东宫吃完饭,李佑与李恪一同离开的。
李恪还有不少关于吐蕃的事情,要请教李佑。
怀英,你有什么看法?
李承乾闲下来来,考问狄仁杰。
十六岁的狄仁杰,还是很年轻气盛,但也有不属于同龄人的沉稳与思维。
殿下用齐王殿下,是一手绝妙的安排。
除此之外呢?
东瀛岛也是如此,按照齐王殿下在吐蕃的行为,东瀛迟早会成为大唐的一地。
狄仁杰不假思索的说道。
他之前就侍奉在左右,全部内容都听到了,也在思考太子背后的用意。
嗯?
李承乾扬眉道:你对齐王看法很好啊。
齐王殿下虽然有些地方出格,但他做的事情,却对大唐百利无一害。
狄仁杰道:臣斗胆,齐王殿下背负骂名,是为朝廷背的。
哈哈!
李承乾莞尔一笑,狄仁杰倒是没有说错。
李佑还真就是为朝廷背负骂名的。
债多不愁,虱子多了也不怕痒。
反正李佑的名声与残暴等同,再多一些点,也无关紧要。
外界可能都只看表面,但只有中枢核心大臣才明白,有这么一个背锅选手,是有多好。
……
吴王,齐王履新。
很快就轮到直辖州三地的新任主官。
广州刺史,是原广州都督党仁弘。
李世民的心腹爱将,对其很是钟爱的。
上海州的主官,是从吐蕃归来的李敬玄。
李敬玄此人,是赵郡李氏出身,如今也算是东宫一系的人。
他今年三十二,出任直辖上海的主官,官秩飙升,属实是令不少人艳羡不已。
跟着太子就是大有前途的。
当年授士子徽章的士子,如今各个都有出息,仕途是一帆风顺。
那群有士子徽章的,最夸张,进步最快的,还属辽北行省的主官裴行俭。
三十岁不到,就坐上治理一地的封疆大吏。
多少人三十岁都还在焦头烂额,找寻出仕之路。
如今裴行俭这个小年轻,都与宦海沉浮多少年的大臣,平起平坐了。
这就是跟对人,找对靠山的通天之路。
李敬玄是五姓七望体系内的人,他任职之地又不在山东境内,是在江南。
这得到山东系官员的鼎力支持,赵郡李氏也对此更是另眼看待。
唯一不满的,就是江南士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