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哼!
李世民在李承乾走后,不高兴的哼了一声,天启殿,他说改就改了。
问过我没有。
作为太子,让他署理政务,还推三阻四的。
长孙无忌道:当时情形使然,殿下应该是口快了。
但也迎合当时之意,还请陛下不要介怀才是。
李世民叫来书案笔墨,也不说这事了,挥笔落墨,开始用王羲之书法写四句。
长孙无忌也在一边观摩,既然随口一提,他也不会主动再说。
……
殿下。
为什么啊。
陛下都松口了,你只要答应,不就一切顺理成章了嘛。
魏征跟着李承乾的步撵,边走边说道。
李承乾很无奈,只能让人停下,从步撵下来。
魏征撵着他步撵走,他人看到影响不好。
一年都过去了。
李承乾说道:何必急于一时?
再说,我这足疾治疗还没完,耽误事情怎么办?
魏征叹道:这臣知道,但殿下可以先答应下来啊,等到结束后……。
李承乾两人在前边走,步撵在后。
到了通训门,过去就是东宫了。
一脚迈入,李承乾道:魏师,孤为什么要答应?
殿下难道不该答应?魏征瞪眼,这是什么话。
场合都到那等地步,十拿九稳的事。
怎么还来为什么了。
李承乾不由轻笑一声,我是有一年未参与政事,处理朝政。
是事出有因,不得不暂时放下。
可魏师……。
他转身笑吟吟的望着魏征,说道:我何时宣称不管了?
陛下几曾说过,不许我参与政事,处理朝政?
有吗?
你李世民说让我干就干啊。
那我太子多没体面的。
再说了,当初我东宫沉淀,可没说不管朝务,你李世民也没下旨说,我不得干预政事。
现在我要想插手朝事,也不需要李世民首肯,也不用魏征你们来说啊。
搞得好像当初李世民下旨,把他视朝理政之权,给收回去了一样。
啊?
魏征明显当场愣住了,一时没能回神。
好像是……没有。他下意识的回道。
李承乾双手一摊,面露无辜的说道:这不就得了。
这……。
魏征捻着胡须,有点皱眉,道:这么说来,是臣多此一举了?
李承乾笑而不语,背着双手,往前走去。
魏征突然嗨了一声,追上前去,道:是臣糊涂了。
没有想到这层关节。
当时太子东宫闭门,东宫属官都没办法进去,别说各部衙门的文书奏本了。
只不过,长久来太子不理事,大家潜意识产生了误解。
魏征要不是经过李承乾这一提醒,只怕还没想到。
别说其他人了。
无妨,不是太大的事。
李承乾淡然道。
殿下,既然如此,那我明天就把奏本送来东宫。魏征顺杆子往上爬,当即说道。
李承乾:……
别。
我看啊,魏师你真的有点老糊涂了,要按时吃药。
这奏本啊,时候到了,孤自会下教令的。
魏征老脸微红,臣清醒得很,身体也健康,殿下不要轻视我。
我怎么敢轻视魏师啊……。
……
李承乾怎么也没有想到,没过几天,李世民在朝会上,突然提出明年要去泰山封禅。
直接把他雷得里焦外嫩的。
你要表创造盛世的决心,也没有必要去泰山好吧。
为什么不等着有盛世之景,打服周边国家后,再去封禅。
那样的功绩不是更高嘛。
李承乾闹不懂。
群臣也是在激烈的讨论,到底是否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是对帝王功绩的认可。
没功绩是不能随便封禅的,真去封禅,那也可以,就看你有多不要脸了。
李世民对此也很固执,说什么都要去。
他认为自己的文治武功都足够了,契机也到了。
正是他封禅之时。
但偏生边境突发事件,硬生生的阻止了他的想法。
薛延陀!
乙失夷男!
我要亲手宰了他!
李世民怒火中烧,踱步走来走去,突然一停脚步,怒道:
说,怎么打薛延陀!
我要直取草原,灭了薛延陀!
不怪他如此愤怒。
八月初九,他才当众那么多外邦君主,放下豪言壮语,霸气喊话,大家要遵守规矩。
谁知道,这转眼不过两个多月。
当下又是他想着朝中统一泰山封禅思想的时候。
薛延陀敢出兵袭击了李思摩。
这不是打脸,简直是骑在他李世民的头上来了。
他如何不怒?
李思摩也是个饭桶。
竟然挡都挡不住,他是干什么吃的?
李思摩,原名阿史那思摩,突厥人。
当年大唐大败突厥,他惨遭俘获后,就被李世民改封为怀化郡王,赐姓李,叫李思摩。
李思摩内附,他的突厥兵马,在唐朝北面驻扎,处在大唐与薛延陀之间,算是一个缓冲屏障地带。
这一次,薛延陀大兵压境,难以抵御,直接退入长城。
可把李世民给气坏了。
陛下,正直寒冬,军队聚集,粮草调动,都是一大难事。
房玄龄说道:如果现在就跟薛延陀开战,怕是对我大唐不利啊。
不利?
乙失夷男把我的话放屁。
你让我忍了不成?
李世民昂头,沉声道:必须要打。
他们不想大唐安稳过冬,薛延陀也别想。
冬天开战,对双方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
但大唐又不是没有冬天干过仗,只不过冬天打仗,有太多不稳定的因素,以及会产生巨大的军事消耗。
李绩,你之前在朔州,说说,能不能打?
李绩严肃道:陛下说打,便能打。
他是武将,不可能反对打仗的。
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