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二收敛的很快,面色平静,好似刚才不是他在问。
长乐都怀疑看错了。
父皇会卑微?
还是对太子大哥。
这怎么可能。
自己不是自己眼花,就是疯了吧。
她刚想开口,就听到内侍来报。
禀陛下,魏王求见,说是《括地志》编撰完成,请陛下亲览。
哦?
李二大为惊喜,道:我家大圣人,这么快吗?
快叫进来,我要好好的看看。
丽质,你去把高明叫来,快点。
他双手叉腰,朗声大笑,道:兄长,青雀乃是我们李家的大圣人啊。
这话……是太子在家宴上说的。
李孝恭还觉得,陛下这么夸赞魏王为大圣人,有点过了。
传出去,朝野会怎么想。
一听是太子说的。
那还过什么。
没事了,恰到好处啊。
他也对李胖胖称赞起来。
李承乾赶到两仪殿。
发现人还不少。
李孝恭在,房玄龄,魏征,褚遂良也在。
太子来的正好。
快来看看青雀编撰的《括地志》。
好啊,真是太好啊。
不愧是我李家大圣人。
李二张口李家大圣人,闭口李家大圣人。
在场的人都听麻了。
有必要这么炫耀的嘛?
李胖胖脸上发光,很是自豪。
参见太子殿下。
众人行礼,李胖胖也连忙收敛,跟李承乾行礼。
李承乾走过去,在自己的位置坐下。
李二一直在观察,李孝恭也在看。
确实是大有改善。
没有之前那么严重了。
李二脸上堆满笑容,你看不出来到底是为《括地志》成书高兴,还是为太子跛脚改善高兴。
李孝恭觉得。
相比于《括地志》,陛下更高兴的是太子的脚吧。
李承乾大致翻阅了一番,不得不承认,李胖胖确实才华横溢,在文学一道上,很有天赋。
《括地志》囊括了天下地理州道,对天下各地情况,进行详述记载。
在他看来,别的不说,单是从军事方面来讲,这本《括地志》的作用,无限之高。
再从其他方面来讲,也是不可估量的。
有着极多的参考之处。
青雀!
李承乾笑着收起来,众人其实都等着太子的反应,他们也大致看过这份成稿的。
做的不错,辛苦你了。
太子大哥过奖了,都是父皇的恩典与支持……。
固然有陛下的恩典支持,但你也不能妄自菲薄,你若是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再如何支持你,也编撰不成不是。
李承乾道:该是你的功劳,就是你的功劳。
这对我大唐来说,是大功一件。
李二笑着点头,道:太子说的不错。
青雀大功,我要重赏你。
之前太子说,不能赏你俗气的东西,怕污了你的品德才学。
你是我李家大圣人,自然是要赏高雅的东西。
你休息两个月后,《贞观大典》就由你着手编撰。
他突然话锋一转,说道:《贞观大典》乃是我大唐又一文学大事,必须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武德殿在宫内,每日来往的官员不胜繁杂,多有打扰,编撰不便。。
大典编撰之地,就放在芙蓉园吧。
一应所需支出,照旧宫内承担。
此话一出。
众人心头不由剧震。
魏王搬出武德殿,就这么来了。
他们事前有所猜测,却没想到,陛下会在这个档口,用这样的方式提出。
不过,这个理由也正当合理,情面上说得过去。
李胖胖表情当即就石化了。
他不敢相信,编撰《括地志》,换来的《贞观大典》,代价却是搬出武德殿。
太子以为如何?
李二也不管李泰的反应,开口问道。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武德殿也不影响的嘛。
青雀在那里能编撰出《括地志》,也没见不方便,不妨再编《贞观大典》的。
李二呼吸一窒,他能信这话?
众人哪里还不明白,太子这是在说反话。
魏征挺身而出,道:殿下,此时一时彼一时。
《贞观大典》可不同于《括地志》,涉及之广,牵涉之多。
需要的编撰人员,也不是《括地志》能比的。
宫内来往这么多人员,始终不便,毕竟是禁宫。
臣觉得陛下所言大好,芙蓉园在外,房屋众多,地处宁静,有利于编撰。
太子,你就收了吧。
没必要在这事上,跟陛下斗气。
陛下都免了魏王的诸多头衔,今日又借故,让魏王搬出武德殿。
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何必揪着不放呢。
殿下,郑国公说的在理啊……。
房玄龄也劝道,褚遂良也跟着附和。
李孝恭眼睛滴溜溜的转,他笑道:殿下,魏王是要成为我李家大圣人的。
你不成全可不行的哦。
我李孝恭第一个不答应,到时候没大圣人的名头,在那些名士大儒面前显摆。
我就借太子的名头,去吓唬他们。
文的不行,我就只能来硬的。
闻言。
李承乾仰头大笑。
李二他们也跟着笑了起来。HtΤΡs://m.GaИQīИG五.cοΜ
凝重气氛顿时一松。
满是欢声笑语。
伯父啊。
在你眼里,我东宫名头,就只能是硬的不成?
李承乾笑着调侃了一句。
他也不是跟李二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