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明白了。
他点头,道:大宗是根本,独一无二的。
不论是一国,还是一家,都不能本末倒置,以小取大。
李二。
听到没有。
收起你那些心思,大宗该是谁,就是谁。
别到时候搞得人心不宁,兄弟自相残杀的。
你要不及时收手,并补救的话。
就逼人太甚了。
殿下。
张士衡突然开口,道:臣有一事不解。
张师请说。李承乾有点意外,他要问什么。
张士衡目光灼灼,似乎是发现新奇的世界,注视着李承乾,不无激动的说道:周王畿本来不大,自分封诸侯,周王室的疆域,却扩大十数倍之多。
几百年后,发展出齐楚赵魏韩燕秦等七个大国。
后世分封诸侯王,却在国内,寸土未加,反而是多次出现诸侯王叛乱,扰乱祸害一方,名不聊生,引得天下大乱,朝局不稳。
但各有各的好处。
分封在内,虽有反叛,但朝堂能及时剿灭镇压,不至于尾大不掉,难以收拾。
若是在外,难免会有坐大之嫌,乱从外来,出现七国的情形,敢挑战周王室。
所以,在殿下看来,到底是封外好,还是封内好?
这个问题一出,众人纷纷侧目,面露震惊之色。
于志宁,孔颖达等人大为吃惊。
贾公彦眼神满是钦佩,不愧是老师。
我们回答不了,那就反问太子。
看太子如何作答。
好一个封外封内。
裴行俭惊奇万分,赞不绝口。
不愧是礼学大家啊。
一言道破问题所在。
李敬玄他们也听懂了。
仁杰,听到了吧。
狄仁珪低声对狄仁杰,激动的说道:这就是此次宣讲,最重要的地方。
我们能学到很多理论主张,很多开眼界的思想。
看太子怎么回答。
狄仁杰还小,但却早慧,能够懵懵懂懂明白,问题要义所在。
李二靠着椅背的身子,瞬间就坐正。
其他人也是下意识挺身。
封外封内。
他自语呢喃。
其他人也是惊讶不已,太直指要害了。
当初李二要行分封制的时候,就遭到群臣的极力反对。
魏征跟李百药劝谏,才让李二灭了分封的心思,只不过皇子封王该的封。
这些封王不等同于诸侯王,并没有军政大全,不过是爵位,并且王府官吏,还要朝廷指派。
相当于,封王是一种皇室子弟的头衔。
说话这人是谁?
李二开口问道。
弘文馆学士,张士衡,太子师傅。魏征道。
大家明了。
陛下这是看上张士衡所说的。
如此大才,怎么能屈尊在弘文馆?
李二不悦的说道:外人还以为我不懂的能人善用呢。
额。
陛下,你看上了就直说,哪里要这么拐弯抹角的?
人家张士衡又不是没名望,你自己没注意到怪谁?
李二有些激动。
他分封制的心思,是被劝阻的,并不是他心甘情愿的。
只是觉得说的有道理,才果断终止罢了。
如今。
一扇崭新的门户,顿时洞开。
封内不成,我还封外不行吗?
张师。
李承乾微微一笑,他抿了一口茶水,道:你已经把孤的回答,都说了。
封内封外,其实都是一个问题,朝廷是否强大。
周王室强大的时候,诸侯王不敢动。
虚弱了,诸侯王就趁机而起。
封内,也是一样,朝廷强盛,诸侯王也会乖乖听话,不会有不该有的心思。
但……。
他话锋一转,道:封内,始终就是本土打转转,乱的也是国内。
封外的话。
疆域扩大,如周王朝故事一般。
他抬起手,竖起一指,指着上方,道:今日天下九州,他日天下十州,十五州,二十州。
也未尝不可能没有。
此话一出。
众人心潮澎湃。
天下九州何其大,要是十五,二十州,又该是何等辽阔雄壮。
他们想想都激动难耐,欲罢不能。
李二更是浑身发麻,如遭电击一样颤栗。
大唐天下,若有二十州。
那他的声名,该是如何?
史书上又该用何等笔墨,记载他旷古烁今的雄才伟略,丰功伟业呢?
魏征与长孙无忌对视了一眼,房玄龄也插进来,对了个眼神。
陛下今日是来偷听的。
没想到最终,把自己给听进去了。
就说太子有时候能拿捏陛下。
你看吧,这拿捏的,陛下都快恨不得冲出去,大声说宣告,朕在这里呢。
李绩哪里还昏睡啊。
身为武将,他对建功立业,追求军功,是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
他还年轻,还想驰骋疆场,创造属于他在历史上的神话。
李承乾短短几句,勾勒出来的想象,构造的蓝图。
没有一个帝王,一个武将抵挡得住的。
尤其是对一个马上帝王。
还有着道德污点的。
根本一点反抗余地都没有。
天下二十州。
灭了薛延陀,封个薛王。
灭了高丽,封高王。
灭了吐蕃,封西王……。
嗯!
想想这些雄阔的憧憬,一股快感席卷李二全身,心潮涌动,情难自禁,差点发出舒爽的呻吟声来。
殿下,若如周王朝故事,那春秋战国发生了又该如何?
突然听到张士衡这句话,一盆冷水浇在李二头上,瞬间冷静下来,没有刚才那么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