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346章 火车的运输能力,震惊的百官,杨盛斋的谢师礼(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杨一清的话音没落多久,火车的速度开始一点一点增加,虽然增加的很慢,但所有人都能看出来,眼前的这个钢铁怪物在加速。

随着一声声汽笛声不断响起,火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很快就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火车消失在众人视野之前,所有人都看到了火车的速度虽然远比不上马车的速度,但也不算很慢。

嘉靖带着百官就在站台上这么等着,等了足足半个多时辰,火车再次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中间周楚等人开着火车到了下一个站点,直接变道,便直接调转方向返回了。

要知道当初铁路的图纸是周楚画的,如果说火车的很多地方周楚拿不准的话,铁路的图纸周楚却是画的极为精准的,如何变轨都画的清清楚楚。

陛下,火车试行成功了。

周楚下了火车,神情振奋道。

火车的成功意味着大明将要进入下一个阶段了,这不只是对大明有着跨时代的意义,对整个华夏,甚至整个世界,都将是划时代的。

这火车的速度能达到多少?

嘉靖也很是振奋,看着周楚问道。

回陛下的话,这火车空车行驶最高速度大概是一个时辰八十里左右,倘若是后面接上车厢,装满货物的话,速度在一个时辰三十里左右,当然,这还要看接了多少接车厢,接的车厢越多,速度就相对越慢一些,不过总体是超过每个时辰二十里的。

周楚如实回答道。

这个问题很容易算,海瑞和杨盛斋等人刚才在火车上已经算明白了。

听到这话,嘉靖和文武百官顿时一片哗然。

如今陆路运送货物的最多的就是马车和驴车,马车比驴车更快一些,只坐人的马车会比火车空车快一些,每个时辰速度大概在一百里到一百四十里之间,这要看马的品种和耐久度。

倘若是拉满货物的,速度则会大打折扣,每个时辰的速度只有二十到三十里之间。

眼前的火车,就单看这个体积,嘉靖就知道其运力远不是马车可以比拟的。

倘若这火车头后面接上十节车厢,这十节车厢装满煤炭,能装多少斤?

嘉靖继续问道。

听到这话,周楚在心中默算了一下,不过论算术,周楚不如如今的海瑞和杨盛斋,毕竟这两人现在专精此道,周楚看了两人一眼,杨盛斋顿时会意,直接上前。

回陛下的话,倘若是十节车厢的话,根据我等设计的车厢的大小,大概一百多万斤,不过如今火车刚做出来,拉动十节满载的车厢尚且有些费劲,四节应该差不多,四节的话,能拉动五十万斤左右。

单论数学和物理上的天赋,杨盛斋是要超过海瑞的,海瑞虽然天赋也很不错,但他更难得的是坚持和执着,所以整个科研队伍,周楚让海瑞领头,杨盛斋充当海瑞的副手。

面对皇帝,海瑞和其他人内心还是有些发怵的,脑子都不怎么运转了,倒是杨盛斋,身为杨一清的孙子,自小就是见惯了大场面的,此时面对嘉靖,虽然也有些紧张,却也不会像海瑞他们那般。

听到这话,不只是嘉靖,就连嘉靖身后的一众官员都不可思议的看着周楚等人。

周大人,不是下官质疑您,实在是这个数字太过匪夷所思了,要知道单匹马的马车载重极限一般在一千斤左右,当然,好的马可以拉的更多一些,但您这个火车的运力,居然是单匹马马车的五百倍?

礼部的一个官员满脸不信的看着周楚等人道。

这种事又做不了假,火车车厢本官已经让南镇抚司的工匠加急制作了,要不了几日,诸位一观便知,而且这火车不过是刚制造出来,动力有限,以后动力只会越来越好,像陛下说的一个火车头拉动十节满载车厢也不是不可能。

周楚看着此人,说道。

周楚说这话的时候,是留有余地的,蒸汽机时代的火车运力确实是有限的,速度也相对很慢,只有等到内燃机面世的时候,火车的运载能力和速度才会大幅度提高。

此时的大明距离内燃机面世还需要很多年,别的不说,单单是石油的开采技术和提炼技术,大明现在就完全不具备。

人力有时尽,即便是周楚,也不是什么都会,这些事情,周楚只能指明一个大致的方向,内燃机面世,最起码也得几十年。

不过现如今的蒸汽机倒是可以继续改进,加大动力。

如此甚好,这样吧,朕给你三日,三日之后,朕和文武百官还是在此处,观看你这四节车厢装满能不能跑得起来。

嘉靖看着周楚道。

臣一定尽心尽力。

周楚领命道。

好,朕相信你。

嘉靖笑道。

实际上火车的车厢南镇抚司早就做出来了,毕竟火车头早在两个月前就制造出来了,这段时间,海瑞等人让南镇抚司制作火车车厢。

如果说火车头还需要试行才能决定要不要再制造第二辆第三辆,那么车厢则完全没有这种忧虑,车厢都是标准的款式,只要火车头没问题,车厢是不会出问题的。

只是到了火车头和车厢如何连接的时候,海瑞和杨盛斋犯了难。

当初刚造出来火车头的时候,海瑞和杨盛斋没少因为此事找周楚求教,对于火车对接的车钩,周楚知道詹式车钩,这种车钩设计的极为精巧,但具体图纸,周楚是不清楚的,只能大致的向海瑞等人描述了詹式车钩的一些原理,实际上描述的也很不准确。

但这对海瑞等人已经足够了,他们需要的就是一个灵感,只要有了方向,两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将车钩制造出来了。

嘉靖其实也知道南镇抚司早就把车厢造出来了,否则也不会只给三日,三日的时间造出车厢根本不可能,钢铁的熔炼成型,都需要时间。

这些话,不过是说给文武百官们听的罢了。

很快,所有人都各自回家了。

杨一清回家的路上,将杨盛斋提溜回去了。

爷爷,我还要去南镇抚司,制造车厢呢。

杨盛斋有些不满道。

还想骗你爷爷?你小子越来越滑头了,当老夫不知道?南镇抚司早就把车厢造好了,你忘了前几日带我去过南镇抚司?

杨一清看着自己的孙子,调侃道。

杨盛斋听到这话,表情一窒,不禁有些后悔带自己的爷爷去南镇抚司了。

火车车厢不是小物件,不可能放在房间里,自然瞒不过杨一清的眼睛。m.GaИQīИG五.cοΜ

爷爷有什么吩咐?要是无事的话,孙儿就要回南镇抚司了。

杨盛斋有些无奈道。

当然有事,你的老师周衡器如今将你培育成才,还让你参与火车的制造这样关乎国本的重大事物,小子,你可知道,今日你和你老师一起乘坐火车,将来史书上会浓墨重彩的记载你们师徒几人。

杨一清看着自己的孙子,越看越满意,反倒是转头看向自己的儿子杨质庵,是越看越不满意。

一旁的杨质庵此时也只能装死,即便是他这个当爹的不愿意承认,也不得不承认,如今自己的这个小儿子要比自己这个当爹的有出息得多。

杨盛斋听到这话,顿时一脸兴奋。

那是,老师说过,蒸汽机和火车的面世,不只是对大明,还是对整个世界重大的变革,火车只是开始,以后大明将会开启工业时代,老师将会成为史书上大书特书的存在。

杨盛斋越说越兴奋。

一旁的杨一清虽然听的云山雾罩的,完全听不明白自己的孙子在说什么,但他听懂了一句话,火车只是开始,大明即将迎来重大的变革。

而他杨一清的小孙子,赶上了这辆快车。

一想到这里,杨一清就愈发兴奋,他甚至看到了未来,自己孙子要比自己有出息的多。

自己的这一生,都在宦海浮沉了,全都研究如何和人争斗了,要说对大明有什么特别大的贡献,杨一清还真不敢拍着胸脯说。

自己的这个孙子,将来当官可能拍马不及自己,但在另一条道路上,却是做出了自己的成绩,对大明的贡献,恐怕要远超过自己。

杨一清甚至能预见到未来的史书上,自己还要沾自己这个孙子的光,后世之人提起自己,恐怕多半说此人是杨盛斋的爷爷,大明嘉靖初年的内阁首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