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990章瓯州(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到了钱塘市以后,姜小白等人也没有多停留。

就马不停蹄的又坐上了前往瓯州的火车。

后世提起瓯州,人们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那句:江南皮革厂倒闭了。

然后第二印象可能是炒房团了。

当然了,这个时候瓯州人们还在做皮鞋。

在我国的改革史上,瓯州是一个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读的地方。

这里是我国私营企业最早萌芽的地方。

在一些人士的眼中,它是资本主义的温床,是一颗必须被割除的毒瘤。

而在另些人的心目中,它却好像是市场经济的麦加,是民间力量突破旧体制的急先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政策走向出现变动的时候,往往在这里可以嗅出最初的迹象。

就如同1982年的八大天王事件,八大天王事件以后,迎来了第一波的经济整肃。

在改革开放前因为交通不便和资源的匮乏非常的贫穷,平均一个人不到半亩地。

改革放开以后,深藏于瓯州人内心的强烈创业欲望给释放出来了。

在瓯州,一旦发现了一种成功模式,几乎所有人都会将这种成功复制,然后做大做强。

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背井离乡,外出闯荡,他们是我国最早具备了市场意识的那群人,也是第一批在商业活动中赚到钱的人。憾凊箼

在瓯州,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贸易商人、第一批专业市场、第一个民间银行、最初的股份制企业。

在很多年里,他们像一条条搏命的鲶鱼,出现在每一个有盈利机会的领域里,他们贩运小商品、炒卖各地房产。

去晋省承包小煤矿、在秦省打地下油田、到柱洲倒卖棉花。

他们是最早的商业活动实践家、观念传播人、新产品推广者,也是最早的走私商、偷渡客、伪劣产品制造者,他们总是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总是能够奋不顾身地在第一时间捕捉住刚刚萌生出来的商业机遇。

从钱塘市上火车的时候天色已经快黑了,姜小白等人坐了一夜的火车,第二天清晨五点多的时候,才踏上了瓯州的土地。

来接姜小白等人是一个个子不高,皮肤黑黑的中年男人,还带着一个年轻司机,开着一辆面包车,手里拎着的大哥大。

中年男人看见牟其种以后,十分的高兴,热络的和牟其种说着什么。

但是一旁的姜小白和李龙泉是一脸闷逼。

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战斗民族那边一样,反正是一句话也听不懂。

瓯州的方言算是全国各地最难懂的方言之一了,还有人说抗日的时候,有人使用瓯州方言作为密语,

之前的时候姜小白还不相信,但是现在听完眼前这个男人和牟其种打招呼,姜小白有些信了。

不过还是有些佩服牟其种,俄语也会,瓯州话也会说,其他的不说,就这语言天赋就挺好。

是真听不懂的,一句话也听不懂。

牟其种和中年男人说了一会,然后给姜小白介绍道:这位是许知远,许老板,在瓯州也有自己的厂子,是做暖水瓶的。

您好,姜老板。许知远看着姜小白笑呵呵的说道,这一次用的却是普通话。

您好,许老板。姜小白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

打过招呼,一行人上了车,许知远这才继续说道:牟哥已经给我说过了,你们这一次来是要采购三个亿左右的货物是吧,我已经把消息给散出去了。

这两天不知道多少拐外抹角的打听消息,三个亿的采购,这么这么一大笔订单,不知道多少人眼都红了。

许知远笑呵呵的说着,其实何止是别人,就是他都眼红啊。

虽然说不是这三个亿都采购一样商品,可是就是种类多,平均下来一个种类最少也有几百万的单子了。

这个时候几十万块钱,甚至是几万块钱的单子对于一些厂子来说都算是不小的单子了。

更何况是几百万的单子了,所以一群人就像闻到味鲨鱼一样,那是蜂拥而至啊。

其实包括他,也在想着看看牟其种和姜小白两人能不能够从自己这里走货。

那单子的种类自己也大概看了,有暖壶,自己就是做暖壶的。

但自己虽然和牟其种算是认识,也算是朋友,不过显然这一次不是牟其种一个人说了算的。

所以还要看姜小白的心思。

我已经安排好地方了,一会你们先到宾馆吃过饭以后休息,中午我安排了接风宴,同时也会有其他厂子的负责人过来参加。

许知远一边说着,一边看着姜小白和牟其种两人的脸色有些疲惫的样子。

又尝试着提议道:要不然把这个接风宴安排到晚上,你们好好休息一下,又坐火车又坐飞机的,这一路上过来也……

许知远话没有说完,就让姜小白打断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