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终,于慎决定了让自己的妹夫,杨通的弟弟,住在京城里的杨清。
率领一百名鲁州备倭军,出城去打探朱祐樘的消息。
顺便让他们再去宣府,重新联系杨通。
京城这几天,既没有收到朱祐樘的消息,也没有收到宣府的消息。
于慎是知道这次土木堡之变,背后秘密最多的人。
而这几天京城却一直没有收到杨通的消息,这不免让于慎感到疑惑,感到不安。
很快,杨清就带着一百名鲁州备倭兵,离开了京城,向着土木堡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杨清情绪振奋,心情激动。
这次于慎大肆犒赏同党,就连他也荫了一个正四品的后军都督府参议。
很快,杨清这一行人,就来到了居庸关。
而此刻,整个居庸关,都笼罩在一种严肃的氛围中。
每个人的神情都很严肃,严肃中又带着焦急和烦郁。
原因无他,杨魁带着那两万杨通亲军,从居庸关出发袭营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现在已经过去这么多天了,居庸关竟然还是风平浪静。
除了袭营当天,有数万后勤部队逃回居庸关之外,竟然就再无其他人来居庸关了。
没有朱祐樘的部队,也没有杨魁的部队,袭营是成功还是失败,总得来个人报信吧?
但是,什么都没有。
而居庸关守将罗信,又不敢擅自派人前去打探情报。
所以此时的罗信,连杨魁成功没有,都还不清楚。
杨清知道这件事后,心中隐隐有了些不详的预感。
但此刻的杨清,心中还是乐观的。
随后,杨清带着人,从居庸关而出,很快就来到了土木堡。
离着土木堡还有一段距离,杨清便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血腥味。
这预示着,土木堡肯定发生了一场很惨烈的战斗。
杨清神情一震,知道杨魁肯定是动手了,连忙加快了行军的速度。
当杨清看到土木堡大营的那一刻,他如遭雷击一般,死死得瞪大着眼睛,满脸震撼。
两万人组成的京观矗立在土木堡上,让人观之心惊肉跳,恐惧胆怯。
离着老远,杨清都被这炼狱一般的景观吓得双腿发软,后背直冒冷汗。
杨清喃喃自语:这个杨魁,做事也太过分了吧?
袭营就袭营,干嘛还要筑成京观呢?
这不是在打咱们大明自己的脸嘛……
杨清一边说着,一边催动身下的马匹,靠近那座散发着腥臭气的京观。
而他身后的一百名备倭军,饶是已经经历过,多次真刀实剑的战斗。
此时看到这座京观,也都露出了惊悚的表情。
他们也跟着杨清,小心翼翼地接近那座京观。
杨清越是靠近哪座京观,心中就越是不安。
因为他发现,这些组成京观的尸体,怎么看起来都那么的熟悉?
杨清心中闪过这个念头之后,他便感到自己的心跳突然间跳的飞快。
于此同时,他还感觉自己的呼吸变得困难,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
一种强大的恐惧笼罩着他,让他感觉自己时刻都要昏厥过去。
等杨清站到了京观的面前时,杨清终于看清楚了这些尸体的面容。
这具尸体是杨通的亲兵,这具尸体也是杨通的亲兵,这具是,这具还是……
这座庞大的京观,竟然全部都是由杨通的亲兵所组成的!
啊!啊啊!!啊啊啊啊……
杨清内心的惊惧达到了极限,嘴里发出无意识地尖叫。
他心里的防线被彻底摧毁,惊恐地连连后退,一个不慎,直接从马上摔了下来。
杨大人!
杨大人你怎么了?杨大人!
四周的备倭军连忙下马扶起了杨清,杨清害怕地全身发软,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此刻他心里回荡着的,只有三个字。
全完了!
杨魁所率领的,袭击朱祐樘的两万大军,全死了!
那就证明朱祐樘不仅没有出事,还解决了这次的兵变。
朱祐樘只要知道了他们的身份,马上就能知道发动这次兵变的,就宣府总兵杨通。
此时朱祐樘,肯定是在宣府平判!
杨清不知道杨通能坚持到几时,他只知道此时的他们,是绝不能再前往宣府了。
电光火石之间,杨清就已经推导完了可能的结果,当即拉着身边的备倭军的衣领,对其下令。
快!速速返回京城!立刻返回京城!
啊?!
备倭军感到很奇怪:可是杨大人,我们不是出来打听陛下的消息吗?
现在我们还一无所获,真的就要马上回城吗?
蠢货!
杨清指着那座京观,声嘶力竭地大吼道:你们看清楚他们身上的装备了吗?
他们身上穿的都是明制盔甲,他们都是大明的士兵,是宣府总兵杨通的亲军!
他们肯定是宣府总兵杨洪,派来救援陛下的士兵。
连他们都被瓦剌人杀了,那陛下肯定凶多吉少。
现场没有陛下的身影,肯定是被瓦剌人俘虏了!
我们还不赶快将这个情报带回京城,还留在城外干什么?!
听完杨清的话,备倭军们愣了一下,感到非常震惊。
啊?什么?!
陛下又被瓦剌人给俘虏了?!
对于杨清的话,备倭军们除了感到惊讶之外,到没有多少怀疑。
因为在此之前,大明已经有过一条先例了。
这和京城内的官员们,听到朱祐樘在土木堡遇袭的消息后。
第一反应就是夺权而不是质疑,是一个道理。
那就是在这之前,就已经有了先例。
你还在质疑消息真假的时候,别人就已经把朱祐樘空出来的权力,给抢到手上了。
一步落后,结果就是有人权倾朝野,有人一撸到底。
谁又甘于,落于人后呢?
于是,在杨清的命令下,众人立刻带着杨清,快马加鞭地返回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