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苍眉头紧皱,知晓宁皓所言不假,边陲之地的百姓,几乎没有不恨朝廷,不恨王府的,试想任何人换作那个位置,都会如此,因为边陲并不和平。
杀一人以存天下,非杀一人以利天下也,杀己以存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
宁皓的一句话,彻底让宁苍知晓了这小子的想法究竟如何。
这句话……
是仙人所述?
宁皓想了想,并没有否认,你觉得是就是。
自己的生命自己可以决定生死,任何人都无权决定别人的生死,更何况是如此多的百姓。
爷爷,我再问你,杀一人以利天下,何如?
宁苍哑口不言,不知应如何回答,杀一人以利天下,仿若就是宁皓现如今的处境。
杀了宁皓,仿若对于胤朝的统治更加稳固。
可正因如此,宁苍才闭口不言。
书中所言,不可。
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天下与一人孰为重?
书中所言,等重。
宁皓一字一句都在向宁苍阐述着自己的想法,而宁苍皱眉反问道:
那若是不杀此人,则天下受害,又当如何?
这句话,就如同现如今的情况一样,如果不杀宁皓,导致朝廷动乱,又当如何?
皆不取,且问为何有此困局。
若由之于山,则移山,由之于水,则治水,若是星海泛滥,填海,大日凌空,射日,既有外祸则平之,内乱则定,天若倾斜,便撑,若天破裂,便补。天神不君,则为乱祀。
当诛!
爷爷,若天下太平,怎会出现我呢?
宁皓的反问并不是在反问自己为何会投胎转世到这个世界,而是说自己的崛起,若是永安城太平,那宁皓做一个潇洒城主,岂不快哉?
哪会有今日的这番争论。
宁苍沉默了良久,终于知晓了宁皓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因为从根本上,宁皓的思想就不是朝廷,或是宁家教育灌输的,他的思想,或许真如他自己所说,来自那虚无缥缈的仙界。
可即便如此,即便宁苍能够知晓宁皓为何如此,但现实就是,一旦宁皓抗令,恐怕就只有造反这一条道路。
若王府前去,你杀王府?
朝廷前去,你杀朝廷?
你不知晓你所要面临的到底是什么,你口口声声说你不会造反,可你所做之事与造反有异?
宁苍的音调也渐渐扬了起来,宁皓抗令,是宁皓名不正言不顺,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
除非宁皓自立为王,可这样一来,与造反无异。
有异无异又如何。
我还是那句话,我若是想造反,普天之下没人拦得住。
王府来,让他来,朝廷来,也让他来,到时候让天下百姓来评一评,永安城究竟是有理还是无理。
就算我一人抗令,抗旨,那也是我一人的问题,和永安城百姓无关。
宁皓轻笑道,并不在乎自己所谓的名声,人活着并不是为他人眼中的自己而活,就算宁皓臭名昭著,人人喊打又如何?
宁皓自己无愧于心,对得起苍天大地,黎民百姓。
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宁苍此刻内心之中的愤慨已经汇聚到了一定的地步,可偏偏又难以发作!
难道就任由宁皓这么做下去?
眼睁睁看着宁皓被镇压,或是朝廷受到冲击?
你性情张扬,随心所欲,无法无天!可你有没有在乎宁家声誉?
就算你娘现在在此,也定让不会让你如此胡作非为!
我是你亲爷爷!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走向不归路!
宁苍很难再压抑住自己内心之中的情绪,沉声质问道,气氛又一次肃杀了起来。
爷爷,若你担忧宁家声誉,大可避嫌,我相信你有这样的本事。
至于孙儿究竟能做到什么地步,爷爷只需静观即可。
宁皓对于宁苍的本事还是知晓的,宁家不想出兵与永安城为敌自有方法,不至于在战场上刀剑相。
现在朝中正值动荡之际,你当真以为你能够置身事外?
做闲云野鹤般的城主?
宁苍根本看不懂宁皓,宁皓偏偏什么都知晓,可偏偏什么都不在意。
现如今朝中内忧外患,边境有军队撑着,尚未倒塌,可京城之中,太子和八皇子两人都对那至尊之位虎视眈眈,可现如今的陛下不知用了什么办法,重病之下痊愈,依旧生龙活虎,没有让位之意,死死压制。
一旦永安城的力量成了气候,恐怕会搅动胤朝风云。
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
爷爷,我该说的都说了,你若是想对孙儿出手,孙儿绝无怨言。
对宁苍,宁皓谈不上厌恶,只不过并不喜欢宁苍平日之中说话的语气而已。
而且以宁皓对杀意的敏感程度,宁皓能够确定,自始至终,就算是得知宁皓可能要造反之事,宁苍都没有想过要杀自己,最多是要囚禁宁皓,不让宁皓在这条不归路上继续下去。
你可知,你这样会被逐出宁家的……
宁苍见宁皓自始至终不为所动,有些颓然道。
嗯。
爷爷,恕宁皓目光短浅,以宁皓现在的能力能够看清眼前之人。
我无法置永安城上下于不顾。
今后目光长远了,恐怕才能够看到天下苍生,黎民百姓。
对于世界的法则,宁皓极其清楚,若没有实力,自然无法改变一切。
可若是宁皓拥有着地境,天境的实力,坐镇胤朝大地,就不存在有外朝胆敢侵略的情况,届时就算宁皓什么都不做,也就相当于什么都做了!
将刀剑往大地之上一插,就能够拯救无数黎民百姓的生命。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爱阅小说app
列车远去,在与铁轨的震动声中带起大片枯黄的落叶,也带起秋的萧瑟。
王煊注视,直至列车渐消失,他才收回目光,又送走了几位同学。
自此一别,将天各一方,不知道多少年后才能再相见,甚至有些人再无重逢期。
周围,有人还在缓慢地挥手,久久未曾放下,也有人沉默着,颇为伤感。
大学四年,一起走过,积淀下的情谊总有些难以割舍。
落日余晖斜照飘落的黄叶,光影斑驳,交织出几许岁月流逝之感。
阵阵犹如梵唱一般的海浪波动声在他身边响起,强烈的光芒开始迅速的升腾,巨大的金色光影映衬在他背后。唐三瞬间目光如电,向空中凝望。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