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35章殿下带着晋王就好(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 看了一眼李承乾,李纲坐在太师椅上,缓缓问道:殿下有什么不明白,尽管问便是了。

闻言,李承乾便朝着李纲躬身行了一礼,随即面露疑惑道:老师,学生要问的是一件昨日发生的事情。

二弟自北面回来之后,性情倒是没什么变化,但昨日家宴之上,却突然向父皇提了个请求。

李纲打算翻开书的动作一滞,眼中一抹精光闪过,抬头满是诧异的看向李承乾。

请求?什么请求?

李承乾也不隐瞒,径直说道:昨夜不知道为何,学生的二弟突然说学生虽然礼节有加,可做诸位皇弟皇妹的表率。

但在政务上终究是差点意思,还需在下面历练一番,恳请父皇下旨,让我离开京城去地方上历练一下。

这时候恰逢岭南耿国公冯盎要入京,父皇南下洛阳去迎接冯盎,顺便在沿途体察风土人情。

说着,李承乾看了一眼听得认真的李纲,见对方没有丝毫意外的模样,便直接问道:学生不明白的是,这件事情对学生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听到这里,李纲微微颔首,淡淡道:明白了。

说完,便看向李承乾,反问道:你觉得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承乾一愣,沉默了片刻之后,开口道:学生觉得应当是好事……吧?

见李承乾这个反应,李纲不由的失笑一声,摇摇头说道:自己觉得是个好事,为何还要怀疑?

此事先不说,老夫给殿下将一件今天的事情,你听过之后,结合你的这件事情想一想,便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李承乾一脸好奇的看向李纲,点了点头,心中不免有些好奇。

这今天发生的事情,莫非和二弟李宽也有关系?

也不管李承乾心中在想什么,李纲径直说道:今日一早,三省六部官员,以及一些在朝中经验资深的官员都被召入太极殿议事。

所议的事情,乃是晋王李宽提出来的一个想法。

想来这几日朝廷中闹得沸沸扬扬的火药,殿下应当知道吧?

李承乾点了点头。

火药这东西他自然是知道的,而且还是李宽发明的。

李纲看了眼李承乾,接着说道:此物是晋王发明的,陛下这一次急诏让晋王还朝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但也不全是。

按照陛下的说法,这火药目下整个天下只有我大唐拥有,但即便如此防人之心也不可以没有。

因此晋王殿下说出来了应对之法,其中之一便有用水泥加固城池,还有修建各种各样的配套设施。

因为事涉整个大唐,攻城量颇为巨大,如果一次铺开耗费颇多,因此晋王殿下提出来了‘五年计划’的施政之法。

听到这里,李承乾下意识的愣了一下,喃喃道:五年计划?

多年来监国理政的经验告诉李承乾,刚刚李纲说了这么做,最关键的东西出来了!

见李承乾注意到了‘五年计划’,李纲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欣慰道:不错,问题就出现在这个‘五年计划’之上。

你也知道,晋王李宽向来不插手政务,即便是和朝中六部有些牵连,那也是过去的事情了。

从过往来看,晋王李宽性子不太喜欢朝堂上的蝇营狗苟,因此除了那复式记账法之外,再无建树。

说的难听点,咱们这位晋王,先前压根就没有在朝堂上有所建树的打算。

但这一次提出来的‘五年计划’,却是在今天,让三省六部,乃至一众朝廷大臣要员都惊骇万分的东西。

李承乾诧异的看向李纲,不解道:这东西当真有如此恐怖?

李纲摇了摇头,却又点了点头,随后开口说道:是也不是。

此法极为简单,甚至于可以说是很基础的一套东西,但难就难在,此法已经基本形成体系,若是推广开来,于我大唐来说,用上百年千年也不为过。

可以说,这是一道造福我大唐百世千世的施政手段……

听到李纲居然对李宽提出来的施政方针,评价如此之高,便是李承乾自己也没有想到。

看着李承乾怔怔的模样,李纲无奈叹了一口气,只觉得自己这些年教导李承乾还是差了点意思。

要不然自诩有些本事的自己,为何没有让李承乾这个太子想出来一个五年计划来?

若是有了此法,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将在无人能够撼动。

说到底,就如同李宽说李承乾的那样,李承乾还是缺少不少经验。

要学会下沉,如此才能获得宝贵的经验。

殿下,这晋王李宽提出来的‘五年计划’,不出意外就要在朝堂上开始推广了,首批要制定的五年计划极为关键。

按照这个计划当中提出来的条件,是要在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相应的商业农业,并且将现有的新作物推广到合适的地方。

这东西除了需要各地上奏主动报备之外,还有就是需要朝廷派人奔赴各地考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