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178(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像洋蓟这种蔬菜,可是公摊面积最大的蔬菜。被誉为’蔬菜之王‘的洋蓟,为什么没有传入华夏,直到后世才传入。而且大部分人都没怎么听过的原因,就在于’公摊面积大‘。

华夏人讲究实惠,作为蔬菜,可食用部分少,又味道不咋地,往华夏引进的家伙们,为了九族考虑,自然不会选择引进洋蓟,以及大面积种植。

至于椰枣,这玩意儿糖分惊人,营养丰富,没有在古代封建社会传入华夏,完全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种植。

现在有了取材于后世的资料,游健相信椰枣肯定是能种植出来的。至于种植完后,种苗不够怎么办?

嘿,拿后世某某某的话来说就是,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种苗不够,啧,继续问西域诸国要咯!

说到这儿,要重点夸夸那位挖椰枣树当礼物千里昭昭送回来的小将了。多亏他的神来之笔,游健才能想到西域那地儿,还有椰枣这样的好东西。

不过现在的话,也不迟。

反正游健相信,再隔一段时间,他的大明定然能够实现椰枣自由。

“没想到现在就有芒果了。”游健感叹:“记得上辈子我吃芒果麻嘴拉肚子,我硬是觉得自己肠胃不好,也没觉得自己是过敏。”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芒果,咱华夏几乎人均过敏,不过却硬生生的成了脱敏。”

游健招来王承恩,询问专门种植绿色蔬菜的皇庄,种了哪些大棚蔬菜。

王承恩回答说:“菘菜(白菜),玻璃菜(菠菜)以及韭菜,茄子扁豆番茄还有马铃薯,红薯、菽豆(毛豆)都种了不少。”

“朕突然想吃素。王小伴儿,改天,不不不,就明天去皇庄瞧瞧,摘点绿叶子菜带回皇宫。”

“奴婢领命。明儿定然早早摘了菜,就回来让万岁爷尝尝鲜。”

游健嗯了嗯,就去处理公务。等到了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王承恩就出宫去了皇庄。

自然不是王承恩一个人采摘可食用的新鲜蔬菜。十几个小太监跟着,一起动手采摘的瓜果蔬菜。

大概摘了好几箩筐,就转而回了皇宫。

两筐送到了慈安以及慈宁宫。

剩余的三筐,一筐送给已经住到了东宫的朱慈烺和朱媺娖手中,两筐则放在乾清宫。

一共五箩筐蔬菜水果。

箩筐并不算大,放不了几斤瓜果蔬菜的。

打上面放着的是紫色的茄子,笔直笔直的,侍弄蔬菜的农人是熟手,种出来的蔬菜漂亮又好吃。

中午的御膳,就是蒸茄子,番茄炒蛋以及什锦炒菜,土豆烧鸡,以及红烧带鱼。

是的,带鱼。从东北运来的。

东北那个地方,东面有海,西面连接草原以前一片平坦却及其容易遭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劫掠

因此从大明建国初期,辽东的布防,便是重中之重。

游健可不敢随意的拖欠辽东的军饷。

事实上,从崇祯元年开始计算,游健就开始重视东北那地界儿,在经过卢象升好几年持之以恒的建设。

辽东已经逐渐象后世那样,成为大明又一处粮仓。并且由于东面临海,负责农耕的后勤部门,还负责渔业的发展。

几乎每隔一周,就有船只出海打捞海鲜。

这个时候,可不像后世有什么动物保护法。海洋出产的海鲜,可没有国际/国内牢底坐穿兽的说法。

只要渔船出海打捞上来的海鲜,只要能吃,不管是鲸鱼还是海牛、海杂鱼、虾蟹等等,都是食物。并且辽东卫所的后勤部门,还会将每周出海打捞上来的海鲜晾晒。

带鱼的话,就是出海打鱼的时候运气不错,遇到了带鱼群。当即就运送来京城,供皇室以及京城达官贵人百姓尝鲜。

游健挺喜欢红烧带鱼这道菜,口味接近江淮一带,偏清淡。

吃过之后,游健颇有兴致的询问辽东方面,特意开在京城的海鲜铺子,最近上了哪种海产品。

“常规卖的,都是海菜。”王承恩笑着回答道。“海白菜、海带、海石花菜等等,还有晾晒干的蛤蜊肉,海虾米,鲍鱼干,海参干总之物美价廉,京城百姓肚子里油水足,愿意隔三差五的买海产品尝尝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