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点头,又道。“我已经打发人去请擅长挖掘坎儿井的老回民,让他来帮忙勘测哪里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只要有地下水,那就能修建坎儿井。”
张善玄听了佩服万分。怎么就肯定万岁爷在看到折子后,会将一切都交给他处理呢!
张善玄想不明白,干脆就老老实实的听从安排。孙传庭让他干什么,张善玄就干什么,一点疑问都没有,并且行动力半点折扣都不打。
第53章 Chapter 053坎儿井!……
坎儿井又称井渠,是古代位处干旱地带的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
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不同地区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孙传庭请来的老回民,来的不止他一个人,还带了他的三个儿子以及徒弟。
都是从事的在沙漠之中,寻找地下水修建坎儿井的工作。
他们来了后,孙传庭直接表示干得好授予官身。工部的工匠们的官身,基本上都是这样来的。
而这对于斗升小民,特别是来自回疆的斗升小民来说,无疑实现了阶级跨越。
老回人很激动,当即就表示自己能马上行动探测地下水源。
沙漠里寻找地下水资源,和干旱地区寻找地下水资源的方法大概一致,详细过程就不一一阐述了,只需要知晓结果
老回人还是很给力的,大概用时10日,就走遍庆阳、延安府一带,供找上上百处可能有地下水资源的地方。
最终可进行挖掘坎儿井的地方共有三十处。
算是意料之中吧,毕竟陕西虽说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但由于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因此大部分地区容易出现干旱等灾情。
像去年,陕西庆阳延安府一带,全年没有下一滴雨,土地干裂,粮食种下去后,直接没有收成。
草木枯焦的情况下,百姓只能争先采集山间的蓬草为食。
可蓬草再茂盛,也有吃干净的时候。这时候百姓只能选择剥树皮草根吃,树皮草根吃完以后,就只能吃土。
这不是后世‘穷得吃土’,却用巧克力制作泥土大口吃的玩笑,而是事实。
其中有种泥土,叫观音土。一种白色黏土,吃一点点就饱了,但不久之后,会在肠道中凝结,导致腹胀,进而致人死亡。
吃观音土胀死,不吃观音土饿死,宁愿做个饿死鬼的人,就寻观音土吃。
然而不想胀死又不想饿死的人,想活命的时候怎么办呢,就出现了‘易子相食’的典故。
这便是史书上寥寥几笔记录的‘大饥’真实情况。
游健上辈子曾经听过好几个关于‘易子相食’的鬼故事。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大概就是有一座城池被敌军围困。数月之后,城中粮草消耗一空。
城中居民以及守城的将军,依然不可投降。这时候粮食吃完了怎么办,便是像三国的程昱,将人制作成肉干。
先是丧失劳动力的老者,接着孩子妇女,最后
之所以被称之为鬼故事,那是因为整座城池都没了活人。先是人吃人,接着鬼吃人,到最后偌大的城池鬼气弥漫,之后只要是活人路过,便会被拖入其中,成为死亡后依然固执‘镇守’的鬼怪的食物。
游健为什么接到孙传庭的折子,说陕西一地去年全年无雨,恐出现‘大饥’的饥荒,游健就立马下旨意,让孙传庭留在陕西,处理‘大饥’即将到来的危机。
甚至在得知孙传庭打算花大代价,在陕西一带修建坎儿井,以丰富水资源的时候,更是单独下圣旨给孙传*庭,给了他一大笔钱以及大量有着修建水渠等水利工程经验的工匠。
此举可谓是声势浩大,毕竟大量金钱需要专业人员的押送。然鹅吧,大量由着丰富经验的工匠们,也需要武力高强的专业人员护送到陕西,要是中途遭遇危险,那对于国家来说,岂不是重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