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身怀利器(8k)
定战略,明策略,建团队,提预算。
百晓生在俞兴没有回申城之前就评估了每月支出,大致在9万。
但随着他主持工作,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预期。
俞兴只圈定了5个城市来做地推,这相当克制,每个城市又预估组建5人小团队,这也相当克制,而单论这一项便是25名新员工。
按照税前4000的工资标准,这就是每个月增加了10万的成本,实际上,公司在缴纳五险一金后的用人成本还得多出4万左右的支出。
针对市场进行的相当克制的计划,单单这一条就额外增加14万的预算。
再加上其它部门的员工增长、多出来的补贴等一系列费用,百晓生每个月的支出将会飙升至30万左右。
对于商业领域来说,一个月30万仍然不起眼,但对于一个草创公司,这种预算的增长相当让人有压力。
俞兴很容易就能算清这笔帐。
原先是每天一睁眼就没了3000块钱,很快就会是一睁眼就没了10000块钱。
睁眼,一万,又睁眼,又一万,还睁眼,还一万……
大城市,居不易。
创业也不易。
俞兴比其他人更能清晰感受到这种压力。
算上刘琬英的钱,百晓生的运营周期也就是6个月时间。
队伍拉扯起来不容易,手上没钱,心里就慌。
6个月时间就一定能融到钱,一定能拿到好条件吗?
俞兴想来想去,还是得主动出击,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次日早晨,当他再次过目数据并检查之后,关于分众的全国数据统计就发到刘琬英的邮箱里,顺带给对方发了条短信。
俞兴这天没有参加地推活动,钟志凌依旧带着昨天的五个人前往张江高科技园区,一是拜访新的互联网公司,二是考虑扩展一番携程的成绩,它因为在申城是总部,员工数量远远多于其它互联网公司。
上午九点钟,俞兴接到了刘琬英的电话,他拍了拍员工的肩膀,结束了网站页面风格的交流,转身走进办公室。
片刻之后,考虑到办公室的隔音问题,俞兴又拿着手机下了楼,他决定明天就找人在会议室安装隔音材料,反正每天一睁眼就是一万,也不在乎再多这点了。
俞老板,想和你打个电话真不容易啊。刘琬英开了个玩笑。
俞兴严肃的说道:只要有心,我上楼下楼的都得打这通电话。
刘琬英调侃道:只要有想赚钱的心,是吧。
俞兴不屑道:你想听我说明白吧,刘琬英,这是一颗……
分众的这个水分是不少的。刘琬英强行切入正题,怂了一波。
俞兴很自然的顺畅接上:是啊,它宣称的屏幕数量是12万,实际只有8万左右,这出现了3成多的水分,而且,一线城市的实际占比只有17%,远低于它自己说的28%。
这是两项很核心的数据。
此外,商业与住宅的比例也不吻合,后者的价值要低于前者。
分众表示,它大多数的屏幕都布置在商业地段,实际上,一线城市的商业分布占比仅为45%,二线城市更是只有30%。
如此一来,不论是数量还是效果,分众的数据都被掺了水。
核心的基础数据存在问题,财报自然也就存在问题。
单单这个,已经足以过山峰质疑它了。刘琬英先给了这样一个结论,随后说道,关于它的财报问题,我已经梳理了一遍,我定稿之后就发给你,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分众在2006年有一笔关联交易,它收购了一家手机广告服务商的公司,名字叫凯威点告,金额是3000万美元。
凯威点告的老板是徐茂洞,他转手收购了另一家相同业务的公司百分通联,而这家公司的一个股东就是分众的员工。
分众还把自己旗下的另外一家子公司转移给了百分通联。
最终,分众在财报里把交易资产减损了2680万美元。
百分通联现在正在寻求融资。
俞兴仔细捋了捋,a收购了b,b的老板收购了c,而c的股东是a的员工,a还把旗下公司转移给c,同时,在a的财报里,交易资产进行了大幅减损。
哦,c现在正想融钱。
他捋清之后问道: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掩盖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吗?
有很大的可能。刘琬英解释道,财报数据存在问题,高于实际水平,那很可能就是在通过资产交易减损的方式来让两者相互吻合。
分众这两年频频减损,操作动机就能对上了。
基础数据有问题,延伸出的报表数据就必须与之符合,但实际没有那么多钱,怎么办?
说好听点,盈余管理。
说难听点,利润操纵。
刘琬英继续说道:俞老板,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俞兴缓缓说道:意味着我们可以干他们了?
意味着,你想方设法的规避股权穿透是极其有道理的。刘琬英笑道,不然,你这要得罪一大帮人啊,不光是分众的股价,这事要是曝光出来,百分通联的融资恐怕也要泡汤了。
俞兴沉吟:嗯……
他忽然觉得百分通联的这个老板名字有些耳熟,徐茂洞,徐茂洞……
这种耳熟不是什么好事啊。
刘琬英没听到回答,心中一凝,面上依旧笑道:而且吧,分众毕竟是中概股,是在美利坚上市的,它造不造假的,我们去做空它,这种事你觉得……道义上怎么样?
她的念头稍微动了动,俞老板现在毕竟在做新项目,而且,起步阶段还算顺利,未来未必不能凭借这个有更好的发展,他如果有了新的顾虑,也是情理之中。
俞兴仿佛被道义这个词激活了记忆,这个徐茂洞是后来又搞团购的那个窝窝团的老板吗?
窝窝团后来好像还去纳斯达克上市了。
不过,关于这位更深刻的记忆是他运用杠杆,实控两家国内的上市公司天马和步森,最终卷走数十亿,制造股市血案,远走美利坚。
刘琬英依旧没听到回答,语气稍微严肃了一些:俞老板,你现在收手还来得及。
收手?不是,我是在想,年前能不能出具调查报告,我已经不想等到年后了。俞兴回了一句,又回应上面的问题,道义?他们就这么好?只在国外忙活?是国内的韭菜比国外更难割吗?
他又说了句:假的就是假的。
俞兴不得不再补一句:过山峰得藏好啊……
刘琬英确认道:真不收手?
小英啊,我现在缺钱啊。俞兴谈到更现实的问题,收不收的,先干完这一票再谈。
刘琬英嗯了一声,对于这种表态还是满意的。
她谈到具体的做空时间:数据需要整合到调研报告里面,下个月还有个圣诞节,美利坚那边放假,做空最快也得到明年一月份,最近的市场还是在震荡,但全球的央行都在出手。
如果寻求最大的利益,最乐观的估计,我们也得等到明年下半年。
俞兴都不用算时间:明年下半年太晚了……我这边需要有资金支持,我担心百晓生这种情况下的融资不会那么顺利,没钱的话,压力很大。
但是,作为合伙人,这样对刘琬英并不公平。
如果以过山峰的目标来论,在目前掌握一家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等到明年下半年。
小英,这样吧,你陪我干这一票,我再陪你干下一票,干完两票,我们再讨论收不收手。俞兴前后两分钟就推迟了收手的时间。
刘琬英忍俊不禁:上市公司的问题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吗?下一票得等到什么时候?
但她也说道:分众的问题是你提的,基础数据是你自己亲手数的,其它城市的数据是你找人做的,虽说急了点,但我同意你的决定权。
俞兴转动心思,迅速确定道:那我们就定在一月份,年前干一票,然后过个肥年!
刘琬英缓慢说道:行。
好!俞兴的声音激昂起来,且让我们当个劫富济贫的雌雄大盗!
刘琬英嗤笑道:谁跟你雌雄大盗了?
关于雌雄大盗的事,我们30号见面谈。俞兴说道,我28号晚上回家,30号上午去金陵处理点事,预计下午去拜会老师,顺带见见你。
刘琬英笑道:谢谢你的顺带。
不客气,过几天见,你的报告不用发给我了,见面看,你还能指导指导我。俞兴最后问道,你还有什么想和我说的吗?
刘琬英愣了愣:想说的……
是啊,什么你创业累不累啊,压力大不大啊,想没想我啊,想说什么就说出来。俞兴煞有介事。
刘琬英明白了:再见。
俞兴的话被忙音堵在嗓子里,确实要再见,过几天就见了。
他把手机收到口袋里,又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相关的信息。
一个公司背后是一波公司啊,有的是自己知道的,有的是自己压根发觉不了的。
但没问题,他们也不知道自己。
俞兴眯了眯眼,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明年一月,刀在手,跟我走!
哎,哥们,你好,这里是硕和国际?
一个声音打断俞兴心中的戾气。
俞兴抬头一看,是个年轻小伙子,答道:是啊,这里就是。
噢,谢了啊。小伙子道谢之后走向办公楼,随即发现俞兴也跟着一起等电梯,问了句,你知道6楼的百晓生公司?
俞兴点点头:知道啊。
小伙子机智的问道:你不会是百晓生的员工吧?
俞兴摇头道:我不是。
小伙子笑道:我是来面试的,哎,哥们,这公司怎么样啊?是不是皮包公司啊?你平时在这边有没有见到什么可疑的动静?
他应邀面试,但是,担心这个名字有些奇怪的公司不太正经。
俞兴简短的答道:还不错,不是,没有。
两人进了电梯,小伙子按了6层,见俞兴没有动作,心里有些迟疑,这么巧,就在公司隔壁上班吗?
等到离开电梯,他看到俞兴的方向和自己一致,有点情绪的问道:你不是说你不是百晓生的吗?
俞兴推门,回头一笑:是啊,我不是员工,我是老板。
小伙子:……
还用面吗?
这好像直接面到最后一轮了吧……
他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公司,最终在忐忑中成为百晓生的一员。
仅仅两天之后,刚刚入职的卢国宾就发现自己居然成为面试其他人的一员……
跑还是不跑?
这是一个关乎前途的问题。
11月28日,卢国宾听到了来自老板的工作安排,终于还是决定留在百晓生。
我这几天去把天使投资的事彻底敲定,预计1号或者2号回来,钱应该会在下个月到账。
公司发展很快,这个月的用户注册量就能突破一万。
从0到1万,这是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的。
1万已经到了,5万还远吗?10万还远吗?
未来的百万、千万就是从这个月开始的!
大家加油!
俞兴讲完之后率先鼓掌,少有的在公司为大家打鸡血。
大学生的转化热潮明显过去了,目前来自线上注册的每日数量维持在300-500,而线下地推的近几天则是在200-300。
前者仍然会继续下滑,后者将会随着团队的分兵而有所增长。
如果最终的每日用户增加能保持在500左右,预期在2008年结束之时能有2.5-3万左右的用户。
这距离俞兴开始定下的5万阶段目标仍有距离,但是,手里还有一个炮轰的增量方式可以使用,差不多也就可以在12月底或者1月初拿出来了。
小公司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随时调整。
战略和策略在调,预算和团队在调,目标和方法也在调。
下午三点钟,俞兴最后嘱咐吕海颖、钟志凌、宋宇锋之后就坐上了回家的客车。
晚上时分,金项链和一条烟抵家,俞兴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当然,也有一点点拷打。
你那公司真是说卖就卖啊?
卖那么多钱,怎么说就啊?
你怎么说把你弟弄到日本就真给弄到日本了?
楚奇英很关切儿子的动作,但没见到人的时候也不愿意在电话里施加压力。
你问我舅啊,他没事给我打电话,我感觉他等不急了就找人带他去了。俞兴先回答重要问题,随即回答次要问题,新公司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但得前期投入,不碍事的。
俞国胜在旁边帮腔:兴兴让小光去日本是买种子,又不是卖身,担心什么?兴兴是堂堂公司老总,做事肯定周密。
俞兴呃了一声,找了个兼职大学生带堂弟去的日本,应该没问题吧。
没办法,人就是容易路径依赖。
俞国胜注意到儿子的表情,追加了一句:兴兴,是吧?
俞兴沉稳点头:不错。
俞国胜又问道:你这公司刚开始,能离得了你啊?
没事,他们又不是傻子,我就休息几天而已。俞兴笑道,爸,你怎么回事?我沙发都没坐热,你就想赶我走啊?
俞国胜倒不是这意思,只是关心儿子刚起步的事业。
俞兴说到做到,要休息就真休息,窝在家里完全没有主动再往公司打电话,连续两个晚上都睡的极好,尽管每天一睁眼就还是一万,但不用操心还是能让那根弦松一松的。
楚奇英对儿子比较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