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以后会如何,谢玉琰并不去思量,没发生的事不必发愁,许多人很重要,不过仅限此时此刻。
许诺常伴的人,转眼可能就永不复相见。
更别提她与王晏。
一个不受拘束,一个牵绊太多。
他们在同一个方向,但并不同路。
谢玉琰想到这里,身上一重,玉尘跃入她怀中。
玉尘抬着爪子,努力向上攀爬,谢玉琰低下头,大大的猫脸就凑上来,在她脸上蹭了又蹭。
谢玉琰抚摸玉尘毛茸茸的大头,玉尘这才重新蜷缩在她怀中。
你不在,连这狸奴都不好好吃东西了,张氏道,你瞧瞧才几日就瘦了许多。
张氏说着擦了擦眼角:下次可别这样了,委实太吓人。
谢玉琰又伸手拉住张氏的手:我知晓了。
张氏破涕为笑:那就好。她的想法很是简单,刘知府被抓了,日后大名府应当就会越来越好。
歇息片刻,谢玉琰换了衣服,才去堂屋里见谢子绍。
谢子绍和杨钦正在说大名府小报。
只要朝廷不会下令禁止大名府小报,小报就是咱们这次得到的最大好处。
杨钦不明白,他盯着谢子绍:为何?
这还不清楚?谢子绍露出一抹笑容。
杨钦发现这人笑起来的时候,就给人种漫浪的感觉。就像他俩第一次相见时一样,杨钦总觉得这个人……不可靠。
事实证明,杨钦错了。为了给生母伸冤,差点付出自己的性命,这样的人值得他钦佩。
谢子绍道:买小报的人多了,将来大娘子想要做点什么,只要刻印在小报上,很快就能流传出去。
还不明白?谢子绍从腰间抽出扇子敲了敲杨钦的肩膀,譬如,大娘子想要向大名府外卖泥炉,只需要在小报上写,有意者来永安坊杨家商议。
杨钦本就聪明,只是差在阅历上,听谢子绍这么一说就都明白了。
我们能写,别人也能写,到时候谁想在小报上刻印这些,都要来问我阿嫂。
杨钦点头:对了。
杨钦之前都没发现,这是个好买卖,怪不得阿嫂要在上面花那么多银钱。家中的买卖当中,就数小报最花钱。
让我想想,谢子绍道,小报上第一个刻印的消息,应该与咱们的新窑口有关,就是不知晓大娘子要如何写?
杨钦也跟着皱眉思量:就只能直接写,想要卖咱们瓷器的商贾,就来大名府……
谢子绍觉得不会这么简单。
现在新窑口烧制的瓷器,已经算是有些名声,但怎么能借着这个风,将火烧得再大些,顺顺利利卖出去一批,还得动一动心思。
两个人都没想出好法子,一道声音刚好在门口响起:二月初二,宝德寺会为大殿重建做一场法会。
谢子绍眨眨眼睛,法会上卖瓷器?大和尚肯答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