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有百姓替苗三等人高呼冤枉。
刘时章远远地看着,眉头越锁越紧,知县和县丞居然现在还没出来,这么耽搁下去,人岂非越聚越多?这两个人绝不可能在这时候疏忽,分明是故意如此施为,好让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他们也就只能被迫传唤谢家人,审理这些案子。
刘时章拿出刘知府的名帖,想要递给下人,却在这一刻又犹豫起来。
名帖拿出去,就是刘家插手的证据。
如果不给名帖,光凭下人一句话,那两个人绝不会理睬。
就在这时,刘时章又听到有人道:你们知晓前去永安坊抓谢大娘子的人是谁吗?
李阿嬷一把拉开徐氏:反正我也是一把老骨头了,这话我来说。
徐氏哪里肯。
李阿嬷道:要不是谢大娘子,我哪里有银钱看郎中,兴许早就没了。若是我老太太被押去大牢,你们再去京中敲登闻鼓。
徐氏争不过,只好搀扶李阿嬷上前。
李阿嬷道:来抓谢大娘子的,是咱们的通判大人。
这是多大的案子,用得着通判亲自抓人?当年有凶徒当街杀三人,也不见通判带兵抓捕。
人群中忽然传来笑声。
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句:通判算什么,兴许一会儿知府派人来了呢。
来抓我老婆子?李阿嬷挺直脊背,劳烦府尊让人来抓,我老婆子也是长脸了。
刘时章的脸色登时难看起来。
他不能现在过去了,否则真就应了这些话。
下人也低声道:郎君,现在可怎么办?这帖子要不要送进去?
刘时章思量再三还是将帖子揣了回去,眼下这样的情形,他不敢下决定,还是回去问问父亲再说。
知县和县丞没什么可怕,就怕他们转身告知那些读书人,然后登在小报上。
刘时章现在才发现,最麻烦的正是那些小报。
怪不得王晏会在小报上题字。
郎君……你看,那边的人是谁?好像是童……童忱。
童子虚带着一群弟子走过来,左尚英几人纷纷上前见礼。
童子虚沉声道:这次的小报,谁也不准写那些无端猜测之事。
人群就是一静,然后就有人道:这秀才是谁?该不会被谢家买通了吧?
不让写谢家的事?大名府发生这么大的事却不写,这样的小报,我们以后不看也罢。
说的对。
童子虚向周围人抱拳:之前杨家人被带入大牢,我们就想过,小报是不是要避开这桩案子不写,谢大娘子却说,不必顾及她,这是大名府小报,而不是杨氏小报,只要大名府发生的事都要写。
但是有一点,不能无端猜测,写上不实之事。
童子虚说着顿了顿:如今谢大娘子不在大名府,我就替大娘子主持大局,这案子我们要写,而且只能写确实发生之事,案子没有经衙署判罚之前,我们不会胡乱猜测结果,更不会替衙署结案。
但凡小报上写的文章,都要拿给我看,我答应才能刻印,若有一日……衙署因小报上的文章要寻人问罪,那就来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