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琰招招手,又将李阿嬷做的小布包给杨钦背上:记得给先生带去书册和砚台。
杨钦应声高高兴兴地往外跑去。
早些去见先生,给先生磕头,回来就要去祭祖。
往年杨钦都与旁支族人站在一处,今年他要跟着大伯和几位哥哥一同给祖宗上香。
跑出了院子,杨钦想到什么又折返回来,隔着窗子喊叫:娘,别忘记让阿嫂喝汤。这才甩着胳膊跑了。
张氏笑着看向谢玉琰:我去将汤端过来。
于妈妈急忙道:您坐下,我去就是。
张氏却不肯:快点做完事,好回去忙你的,今天家中定然也有不少活计。
于妈妈忙向谢玉琰和张氏道谢。
谢玉琰道:晚上的时候,带着家里人一起过来热闹。之后几天在家歇一歇,初五再过来。
从前哪有这种事?于妈妈不知说什么才好。
我初三就回来,于妈妈道,奴婢在家也没什么意思,离开久了,心里也挂念。
重要的是,大娘子要在正旦的时候反击谢家,她可不想错过。
东西都准备好了?谢玉琰看向于妈妈。
于妈妈道:奴婢今天一早去的陶窑,大老爷都烧好了,而且……看那样子大老爷还不肯停,明日要再烧一窑。
他们铺子卖的泥炉很少,那是因为都囤积了起来,要应对接下来的事。
谢玉琰道:告示也写好了?
于妈妈点头。
小报也会在初五印出来。
谢玉琰道:那就没什么可做的了。
这样就行了?
于妈妈道:谢家定然还会弄出别的事端。
谢玉琰端起茶抿了一口,因为她要服药,茶水就格外的淡,她忽然有点怀念王晏在宝德寺点的茶。
那希望他们快一些,别让我等太久。
谢家不将最后一颗棋摆上,她也不能成局。
让于妈妈回去家中,谢玉琰穿上斗篷起身去灶房。
灶房里还煮着药,张氏见到谢玉琰埋怨道:怎么又出来了?受了风寒可怎么得了?
一会儿不是也要前院宴席?谢玉琰道,总不能一直缩在屋里。
张氏叹口气,知晓谢玉琰闲不住,就寻了小杌子让她坐在旁边。
桌子上放着一只食盒,张氏方才正为这个发愁:你来了也好,这件事还要你做主才行。
谢玉琰道:娘在烦心何事?
张氏道:咱们是不是该给王大人送些东西?王大人又请郎中又送药,我们若什么也不送,总觉得有些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