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四爷说勉强愿意的时候,郑三爷不禁看了一眼大哥,声音都透着几分艰涩,是挺勉强的。
尤其是大哥的目光,恨不得就写上几个字:带上我们。
谁不想有个长远的买卖?光是坐在家中买地里的矿石,就跟坐吃山空一样不踏实。
郑三爷想得更长远些,他看上的不是藕炭,而是谢大娘子。
谢大娘子年纪不大,做事却有条不紊,将谢大老爷耍得团团转。还借着谢大老爷的手,整饬了杨氏一族。
这桩事过后,杨氏族中,必定都要听她吩咐。
而且,谢大娘子嫁入杨家才不到一个月。
他自问身为男子都做不到。
遇到一个比自己强太多的人,她做事堂堂正正,多帮扶乡里,不阿谀富贵,那就应该是此生路上难求的贵人了。
既然是贵人,与她来往越多越好,光是卖石炭碎,他们只能得些银钱,与她一同卖藕炭就不一样了,共同做一桩事,从情分上就不同。
这时候,三个人都忘记了,他们来大名府,就是唱一出戏,根本没想真正谈买卖,结果不知不觉就上了心,现在就算有人来拉他们,他们也不肯走。
谢玉琰点头道:我之前说的那些话都作数。
三个人眼睛都是一亮,脸上满是欣喜的神情。
我会与你们一同卖藕炭,还会做水铺,但是我的那些要求你们也得答应。
答应,徐四爷先道,大娘子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做,绝没有二话。
赵三爷道:事不宜迟,大娘子与我们去看看石炭矿吧,将文书签了,咱们早些做藕炭,最好……正旦后就着手做出来。
何必等到正旦后,徐四爷道,现在就能做,碎石炭都现成的,做好晾晒起来,正旦时卖刚刚好。
郑三爷道:总该筹备一下,再说大娘子还没看过咱们的矿坑呢。
三个人居然就在谢玉琰面前商议起来。
张氏在外间,听到屋子里的动静,错愕地看向于妈妈:他们不是……假的吗?
于妈妈不禁笑,她也是刚刚才想明白,从一开始大娘子就没当成是假的,否则都是找人来唱戏,何必非得手中有石炭矿的?还是经那小郎君挑选的人。
只不过一时没想明白而已。
……
离永安坊不远的一处茶楼上。
客人走了一桌又一桌,只剩下王铮孤零零地坐在那里,往下张望。
三个他请来的商贾走进杨家之后,就没出来。
他听说北城那边的地已经卖给了谢崇峻,这出戏应该唱完了,三个商贾也能功成身退,可他们一头扎进去就没影儿了。
郎君,身边的随从低声道,咱们是不是该回去了?您想知晓永安坊的动静,可以唤桑典过来询问。
王铮摇了摇头,眉毛都跟着耷拉下来。
我好像做错事了,王铮抿了抿嘴唇,不知道阿兄知晓,会不会生气。
他以为是一件小事,结果弄大了。
他们三个,肯定想要做藕炭买卖,才会逗留这么久,我早该想到的。
随从低声道:郎君,你的意思是……被谢大娘子骗了?
王铮想了半晌:不是。
随从跟着松口气,没被骗就好。
王铮接着道:不是嫂……大娘子没说明白,肯定是我想错了。下次我再多思量思量,免得给阿兄添麻烦。
在阿兄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形下,他与嫂嫂一起,做成了好几桩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