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叶夫人便说过叶京华不愿参加科考,将名帖藏起来的事情,赵宝珠顿了顿,有些奇怪地问:“少爷的名帖怎么会在自己手中?按理来说,乡试之后因是有人代为寄送。”
李管事闻言叹了口气,道:“少爷中举人已是近九年前之时,却迟迟不肯下场,名帖自然就被衙门退还到了手里。”
赵宝珠大惊失色:“九年?!”他嘴唇颤了颤,犹豫道:“那……那少爷岂不是十二岁便中了举人?”
李管事点头道:“是啊。”他说到这里,又是一阵感慨:“当日少爷以十二岁稚龄中解元,京城中谁人不知他神童的名号。只可惜接下来不管府上的老爷夫人,或是宫里的贵人们再劝,少爷不管说什么都不愿意再下场,活生生让那&ash;&ash;”
他说到这里,便没再说下去。李管事停下话头,抬头却见赵宝珠神色恍惚,脸色发白地站在原地。
十二岁的解元!
赵宝珠如被一道惊雷劈中。要知道乡试上头发花白的老秀才,或是数十年不得中者比比皆是。赵宝珠年前以十五岁稚龄中举人已是在县城中引起了轰动,但是十二岁的解元,还是在高门清贵林立的京城&ash;&ash;赵宝珠知晓叶京华学问好,却不知他的学问竟然好到如此地步。
“如、如此天才……少爷为什么不下场?“
赵宝珠喃喃道。虽然叶京华平日里只看闲书,时不时与友人通信也是写点不着边际的杂诗,但在教他读书时向来是四两拨千斤,其中深厚的底蕴不言而喻。十二岁就能中解元,现在去考春闱岂不是妥妥的状元?!
短暂的震惊之后,赵宝珠回过神来,立即向李管事急切道:
“今日学政司便不会再收名帖了,李管事,你可快快找找东西在哪啊!”
他这下是真的有些着急了。他自小求学之路走得分外艰难,因此更见不得他人荒废自己的才学,更别说这个人是帮助他许多的叶京华。
李管事苦着脸道:“小祖宗,我们难道不知道找?这府里上上下下早就翻遍了。少爷藏起来的东西,从来没人找得找。”
赵宝珠一听慌了:“那、那这怎么办啊?”
李管事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接着抬起头,看到赵宝珠,忽然双眼一亮,:“宝珠,少爷喜欢你,要不你去劝劝吧?”
赵宝珠一愣:“啊?”
李管事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办法:“少爷这么疼你,你去劝比我们都有用。”
赵宝珠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起来,心想比起邓云方理,叶京华似乎是比较喜欢他,赵宝珠觉得是自己干活比较勤快的缘故。其他的那些个连只鸟都抓不住。
“我……我行吗?“
李管事急得额头冒汗,推着赵宝珠的背让他往前院走:“肯定能行,你快去吧,再过两个时辰衙门都要关门了。记得嘴甜一点儿,再多笑笑,他不答应就一直缠着他,知道了吗?”
赵宝珠瞪大了眼睛,被李管事一路拉到了书房前,对方在肩膀上郑重地拍了拍便溜走了。他看着书房,听见里面隐隐传来的争执声,一时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第22章 出府
书房门外藏青色的帘子垂挂着,下人们都被遣了出去,整个院落里安安静静的,因此书房中传出的声音更加明显。
只听一个中气十足的男声道:“京华,你十二岁中举人,小时候祖父多么期待你成材,难道你都忘记了吗?我们两个天不亮就要起来读书。你三岁便启蒙了,那么小小一个人儿,寒冬腊月的,双手都冻得通红。我们两个在那炉火都没有的书房里站着,你怕我肚子饿,特意从厨房里要了烤白薯与我分着吃&ash;&ash;这些你都忘了?”
赵宝珠在外面听着是叶京华小时候读书的事,正觉有些感动,便听到男子轻飘飘的声音传出来:
“是大哥记错了。那白薯是你怕被祖父发现,硬塞给我的。”
书房内,叶家大哥很明显地被噎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