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雍被逗得笑了一笑,快步走过去:“这是怎么了?小玘怎么哭成这样?”
父皇没好气地说:“让他背文章,又不用背整篇,背好几天了,两句话都背不下来。才说他两句就哭。”忍不住地补充,“你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别说是背文章,都会作诗了!”
小太子眼巴巴等着怀雍到自己身边,还不敢直接扑进去,再瞄一眼父皇,才敢投入怀雍怀中。
父皇这话说的太吓人了!怀雍差点没冒汗,他审慎地说:“我是做臣子的嘛,做臣子的才需要为君王作诗。小玘以后是要做皇帝的,学作诗干嘛,至于背文章也不着急,我小时候只是鹦鹉学舌,其实我什么都不明白,学懂了学透了才是。”
小太子转过头,把脸贴在他的怀里,眼泪鼻涕都蹭了上去。
被怀雍一劝说,再看小太子鸟儿似的躲人怀里,父皇想骂也不好骂。
皇帝看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
怀雍把小太子抱坐在腿上低声哄了两句,也不知说了什么,小太子点点头,不哭了。怀雍掏出帕子给他擦鼻涕,说乖乖用力,擤个鼻涕都真情实感夸孩子真棒。
皇帝也不知是气还是好笑:“就你这个夸法,会把他给教坏的。”
怀雍是在御书房长大的,他知道父皇有多严格。
幸好他天生好性子,幼时格外乖巧,不像赫连夜小时候那样整天上蹿下跳、上房揭瓦,倒没被父皇嫌弃过笨。
那时父皇白天教他一样东西,他不学下来是真觉得自己会死的。
小孩子又不懂事,何必这样吓人?
像小时候父皇对自己那样,怀雍在一旁手把手地教小太子写字,一笔一划、耐心十足地讲。
不多时。
皇帝听见怀雍在摸头夸小太子:“真厉害,才教你三遍就学会了嘛,小玘这不是很聪明吗?”
小太子眼角还挂着刚才哭泣过的泪花,现在却乐得嘴巴都歪了,吹鼻涕泡地仰头冲怀雍笑。
皇帝起身,过来看小太子写的。
雪白宣纸上,孩童稚嫩的字写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治。
其实写的还是不怎样,但是比之前是要好多了。
他勉为其难地夸了一句,轻哼道:“怎么你教就学得快一些?”
方才小太子偷偷跟怀雍说,教他的白胡子老头说话慢慢悠悠,他一听就犯困。怀雍连忙告诉不可以叫人家白胡子老头,那可是著书立说的大儒!小太子说他在别处不敢这么说,只是偷偷跟他说而已。
小太子充满期待地问:“皇兄跟我说一说我就听懂了,皇兄的声音好听,父皇,可不可以让皇兄教我?”
父皇想也没想就拒绝了:“怀雍有官身,每日要上朝的,哪有空围着你转?只有今天。”
小太子一听,委屈极了,眼看着又要哭鼻子。
怀雍连忙说:“父皇,我不是正好这几天赋闲在家,不如让小太子去我那住几天,虽说短短几日也学不了多少圣人名言,但说不定宽松两天,让他爱学了也行不行?”
换成是别人这么问未免荒唐。
太子是一国储君,还这么小,岂是可以随便送出去住的?
可这是怀雍,怀雍住得离皇宫也近,不远,让小太子去他家玩几天也无妨。
皇帝还没答应,小太子自己先憋不住地怯生生地唤了声“父皇”。
他可太想出去玩了。
他生在宫中,长在宫中,眼里只有这方寸之地,去过的最远最好玩的地方就是怀雍府上。
上个月怀雍回来,在府上设宴洗尘,父皇心情大好,带他一起去了。
皇帝同意下来,让人去知会一声皇后。
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华服盛装的皇后来到御书房,亲自来问:“皇上怎么忽然起意,要将玘儿送去光禄大夫府上住两天?”
问罢,她转头看向小太子。
小太子只被母亲看了一眼,又耷拉下小脑袋,不敢吱声。
皇帝简单把前因后果给皇后说了一说。
皇后道:“太子太傅是太子太傅,光禄大夫是光禄大夫,各司其职,怎能乱了?”她用一个浅笑缓解尴尬,“臣妾不是嫌弃光禄大夫的意思,臣妾知道光禄大夫天资聪颖,能文会诗,若是让他来做太子太傅那是再好不过得了。”
“朕自有定夺,不用你来操心。”皇帝不置可否,索性直接问太子,“你想不想去?”
小太子偷看了母亲一眼,再看父皇,说:“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