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夫人被迫觅王侯 第147节(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刚落脚就翻出来一个死人,还不知是怎么回事。

凤霞村的里正还另怀心思,可能在很长时间里,西村和东村都不会走动。

如果一切风平浪静,他可能会安心离开,眼下他不太放心。

时玖思量的时候,十六户人合力收拾出来十七间屋子。然后刷干净了盛水的物什,等着汉子们打水回来。

赵学礼带着人等了半个时辰,才允许进东边村子里打水。

打水的时候,一直有人在一旁盯着他们。

跟咱们要偷东西似的,曹成道,才打了几次就不耐烦了,还说那些够咱们喝了,我说还有牲口,他们那眼神儿,仿佛我在生事。

这一路上都是曹成照顾那些牲口,眼看着几头驴,越走越瘦,心疼的紧。

这些牲口都是大伙凑银钱买来的,将来留着还有大用处,总不能路上没事,到了反而撂倒几头。

火爆脾气的冯老三拍了拍曹成:我也气不过,但学礼大哥说的没错,咱们初来乍到,安安稳稳住下来最好。

曹成叹口气:我再去打一次。恐怕一冬天都得过去打水。

冯老三不放心曹成,跟着曹成一同去了。

等他俩回来的时候,赵学景和牛道昌领了衙差前来,衙差领人将尸身抬走了,带着衙差前来的文吏去将里正叫来问话。

里正不知晓那尸身从何而来,说话间还往赵学礼他们身上瞥,目光中满是怀疑,仿佛那尸身是搬迁的百姓带来的。

赵学景向赵学礼低声道:多亏我们立即就发现了,否则说不定会怀疑我们杀了人,故意藏进屋子中。

里正道:肯定不是我们村里的人做的,我们世世代代在凤霞村,哪会做这种事?这些日子外面一团乱,听说衙署四处抓逃民,有些逃民就躲在里头。

就前两日,有的还跑去东边农户家中抢粮食,把家里那小丫头推倒在地,头上磕了那么长的伤口,现在还炕上养着呢!

里正说到这里话锋一转:我不是说迁民不好,我的意思是,这事得仔细查查,不知是谁干了这伤天害理的事。

赵洛泱听着里正的话,再去看凤霞村原来的村民,那些村民对他们更多了几分警惕。

第173章 突然升级

洮州出了孙集这样的大事,衙署上下乱成一团,不但要处置孙集引来的兵乱,还要安置那些被强作军户的百姓。

平日里发现一具尸身可能会立即去查,可现在衙署暂时顾不得许多,只能让赵学礼和里正先做个文书,日后有事还会再来询问。

眼看着衙署的文吏要走,赵洛泱跟着赵学礼送了出去。

大人,赵洛泱道,那尸身穿着的衣服与我们不太一样,听村民议论说是寨子上的?

这话本是宋太爷说的,但赵洛泱不想显露太多,出了人命案,凤霞村以前的村民难免会议论,提及这些也是寻常。

文吏点点头:是,从这里往西北三十来里,有个寨子,明日我就会让人去寨子上看看,有没有人走失。

提及这个,文吏接着道:若是寨子上有人听说了,来问你们,你们只要说衙署来查验过了,有什么事让他们去衙署问,寨子民风彪悍,千万莫要与他们起冲突。

赵洛泱忙将手里的水囊递过去:从这儿会衙署还有段路,这水囊大人拿着吧!

文吏看着那笑得眼睛弯弯的小姑娘,不禁一笑道:你们刚落脚万事不易,这些物什你们自己留着。我经常来往这边,若是有事,仍去衙门中寻我,我不在就去找黄押司。

这文吏是王押司,衙门里还有一位黄押司,平日里就管这些琐事。

赵洛泱记住了。

至少如果寨子里来人,她能告诉他们,王押司来瞧过了。

王押司一走,高里正也带着人往东村走,走之前他还回头看了一眼,西边村子里冒气了炊烟。

真快,已经找到柴禾,开始做饭了。

那群人挺能干的,旁边的村民道,刚刚挑了十来次水,一次都没歇着。

高里正点点头:那就好,别在路上染了病,传到村子中,明日与他们说一声,只能下午未时来打水,平日里不要到东边来。

……

罗真娘和葛氏在赵家落脚的院子里,收拾出一个屋子,简单用石头土块搭了个灶膛,烧上了火。

赵元宝就靠在灶火旁暖手。

葛氏嘱咐着:小心点,别把衣服点着了。

赵元宝点头,头发,衣服烤得有点味道,但他还是不舍得离开,外面委实太冷了,缩在这里很舒坦。

陶氏和杨老太还在屋子里忙乎着,屋内没有炕,他们就将带来的稻草压在地上,再铺几个褥子。

杨老太将自己宝贝褥子放在最上头,铺来盖去,她就觉得自己那褥子最暖和。

宋太爷和宋二与赵家人先住在一个院子,就在旁边的屋子里,这样也方便他们照应。

老四他们咋还不回来?杨老太看着黑下来的天,往外张望着。

打水的,去衙门的都回来了,就剩下赵学义那几个去寻木头和柴禾的不见人影。

罗真娘端来热水给杨老太:学礼和学景出去迎了,应该快了。

没有木头封窗户还真不行,一个劲儿的往里灌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