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了这么多人来帮忙,不该给他一些?
宋太爷心中暗地里咋舌,这丫头是真会赚钱啊!从谭正手中赚了那么多,还将谭正送去了衙门,这手段,不是格外聪慧的人,如何能用出来?
您若是一定要,也别是现在,赵洛泱道,等到安家落户之后再说,我会奉上一些,权当是给您的束脩行不行?
宋太爷没在意赵洛泱还称呼他太爷而不是师父。这个丫头,一会儿太爷,一会儿阿爷,他早就习惯了。
宋太爷捋了捋胡须:我被山匪掳走,委实受了不少伤,也不知道能不能补得回来?
补得回来,赵洛泱道,一天一个鸡蛋,很快就好了。
宋太爷和赵洛泱说话的声音很低,离他们最近的赵元让和赵元吉本来都听不到,可当赵洛泱提起鸡蛋时,赵元吉的精神就像突然被拨动了一下。
阿姐和宋太爷在说什么?让他们吃上鸡蛋?赵元吉想着,将要溢出来的口水吞了回去。
宋太爷看向赵洛泱眼睛发亮:能一天一个鸡蛋?
能,赵洛泱道,有时候还能吃点精米,更何况您还有驴车坐了,没事儿就在驴车上打个盹儿,我们走着,您躺着,这一想是不是就觉得特别舒坦?
宋太爷吹了吹胡子,这丫头是在说,他能买得起牲口,还差她那点银钱?
唉,银钱难赚啊,宋太爷叹息,我老了,只有花出去的没有收回来的,不像你们出去一趟就赚了几十贯。
您年纪大了不怕,赵洛泱忽然想到一个主意,您多收几个徒弟不就好了,现在徒弟虽然不行,您含辛茹苦地将徒弟们养大,等您不能动了,徒弟们定然孝顺您。
宋太爷狐疑地看着赵洛泱。
赵洛泱一把拉住身边的赵元让和赵元吉:还愣着做什么,快叫先生啊!
赵元吉的脑子,还在能吃上鸡蛋这话里转悠呢,突然被阿姐扯了一下,他不知道阿姐是啥意思,但阿姐让说的,他就得说。
先生。赵元吉立即开口。
先生。赵元让紧随其后。
赵洛泱等两个弟弟唤完,就带着弟弟们一起,郑重地向宋太爷行礼。
宋太爷脸一黑,小狐狸在这里等着他呢。
想要收她为徒是吧?她就把两个弟弟拉过来,要收就姐弟三人一起收。
宋太爷觉得赵家丫头的算计,可不止是想要弟弟们跟着他长些学问,这抠门儿的徒弟,一定在心里盘算,要三个人给他一份束脩。
做梦!他现在就拆穿他:拜师可以,要三份束脩。
宋太爷眼睛中隐约透着几分得意。
好,赵洛泱痛快地道,先生放心,等安顿好了,定然奉上。眼下您都收了我们姐弟,就不差我家元宝了,四个人四份束脩。四份束脩而已,算得了什么?要知道寻个先生有多难?
宋太爷学识怎么样,赵洛泱心中有数,宋太爷若是不厉害,张典吏也不会听他的意思行事。更别说高县尉都对宋太爷那般客气,说起她拜师的事,高县尉言语中还颇多羡慕。
从前没想着做宋太爷的徒弟,眼下她带着两个弟弟认下了师父,等回去之后,在长辈的见证下,得好好向宋太爷磕头。
平日里她与宋太爷拌嘴是拌嘴,但不能废了礼数。
宋太爷这时候才回过味儿来,他好像又上了赵家丫头的当,什么时候他收徒之争一份束脩了?
先生,赵洛泱道,您也累了,回到衙署好好歇一歇,其余的交给我们去做就好了。
这声先生叫得宋太爷很舒坦,行吧,就这样吧,谁叫他收了个小狐狸做徒弟呢。
不过还是要给自己争一些颜面,宋太爷道:你三婶肚子里那个,我不收。
赵洛泱道:先生说了算。三婶那个想要读书还有好多年呢,谁知道到时候是什么情形,她不为那么久的事做打算。
赵元让目光晶亮地看着阿姐,所以他们又赚钱又请郎中,现在连先生都有了,阿姐真的很厉害。
二哥。旁边的赵元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用手肘去碰赵元让。
赵元让转过头去。
赵元吉笑道:二哥,你猜我刚才想到了什么?
赵元让哪里知晓。
赵元吉道:这银钱可真沉。
兄弟两个不禁笑起来。
搬迁的时候,家里有多少银钱他们不知道,但肯定不多就是了,可这才过了多久,他们居然会觉得背上的银钱沉。
一行人回到衙署,就瞧见了一脸焦急的赵学礼。
爹。赵洛泱先开口喊了一声。
赵学礼他们才将钱家村收来的米粮都卖了,回到衙署就准备寻赵洛泱去买牲口,哪知道门口的衙差说:赵家爷
们儿,你家孩子不知道去哪里了,我们的头儿已经带着人去寻了。
赵学礼的心就是一沉,忙问衙差:知道他们去哪里了吗?
衙差道:听说到药铺卖药材去了。
赵学礼就觉得这衙差可能听错了,哪里有什么药材能卖?宋家给的那点药?那点东西,药铺应该不会收吧!
赵学礼打听了消息就要去寻赵洛泱姐弟,还没离开衙署,就瞧见衙差押着一群人向这边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