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8节(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最近春耕农忙,韩彻为了教授乡民更好的耕种,他每日都是城门刚开,就带着韩老三等人往朱家冲赶,一直到城门关闭前,方才又匆匆赶回。

待到第三声鼓声敲完,守城衙役将城门关闭。一日工作完成的他,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晃悠悠的往家中赶去。

衙门里有供他休憩的班房,但他家在城内有房,平日里几乎是不住班房的。

安南县人口过少,物价极低,真就是什么都便宜。像他们这一类在衙门里当值的不入流小吏,城中都有自己的房屋,住着比班房可舒服得多。

更别说,从去年冬季开始,那位韩县令在朱家冲开荒,招揽了好些流民来身边做事,还将其带到县衙班房去住。

回来了?餔食刚做好,快上桌吃饭。他家妇人端着饭食上桌,口中还问道:我今日听人说,大老爷又教授了一种制肥的好法子,说水稻前期需要什么分蘖肥……你在衙门里做事可有听大老爷讲?

我是不想在衙门里干了,我去听这个!守城衙役说着,又叮嘱:你也千万别去外面打探,免得传到二老爷三老爷的耳中去。

韩彻是大老爷,占着名。

郭杨二人为二老爷,三老爷,抓着权和人。

双方之间无形之中的那点争斗,衙门里上上下下皆心知肚明。县衙里也因为这事,气氛一直微妙到现在。

妇人把碗筷往桌上重重一放,不悦道:就一个制肥的法子而已!怎的,他们还不让人种地了呀?

安南县人少贫困,衙门里收不到什么赋税,给佐杂官也就发不出多少俸禄。

于是,就只能多给地。

衙门上上下下,每个佐杂官名下至少都有七八顷地。这么多的地,他们自己种不来,也寻不来多少农户租佃。

于是一些较差的土地要么随便扒拉两下种着,要么干脆直接荒废。

地里粮食种多了,也卖不出什么价钱。守城衙役叹气道:为了那点多出来的粮食,还是莫要去遭嫌。

他心中很清楚,新到任的大老爷确实是个心中有民的好官。

可那又如何?

粮食,粮食能多卖几个钱!

唉,他还是莫要掺和进去的好。

*

另一边,让守城衙役感到叹息的韩彻,此时也回到了县衙后院。

二郎,今日那店家派人过来送了好些你要的藕种和莲种!柳氏一见着韩彻,便立即告知他这事。

那这可太好了。韩彻闻言,也忍不住高兴。

早从去年刚穿越时,韩彻便一直在琢磨适宜安南的生财之道。

韩彻想要的当然不止是让安南百姓能有饭吃,他还想让县内百姓摆脱贫困。

对于一个农科技术人员来讲,搞农业技术,做农业推广和培训,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民生。

可纵使南方气候温暖,雨水充足,更适宜农业发展。但在时下,政治和经济却是以北方京城为中心。

如安南县,就属于一个地里位置极其偏远,环境未能得到改造还处于原始化的一个人烟稀少的艰苦之地。

也正因此,安南才会成为历朝历代,官员被贬谪的首选地之一。

安南在时下的道路状况也是非常糟糕落后的,从原主的记忆里,韩彻知道现今朝廷对官道的修建是有分等级的。

第一等级,也叫重路,只有以京城为中心的几个重要州郡才有条件修建。

第一等级里还有一等二级之分,也多是北方或上等州郡才有。

在第一等级下面,便是二等一级,二等二级。

而安南,是最末等的三等远小。

由此可见,安南这边的经济何其滞后。

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

路不修,安南的农产品便很难将其推销出去,打开大市场。

可修路是件大工程,先不说它短期内没法完工,单说这修路的银钱,韩彻也是拿不出来的。更别说,衙门如今还被郭杨二人掌控。

韩彻思来想去数久,终于被他想到了一个耕种时间短,又不会太受偏僻地理位置影响的农副产品——藕粉。

安南目前的情况,农产品不适宜走大众款,只能另辟蹊径,取巧,取稀有。

藕在这个时候虽已经被大众熟识,但曾经被献为皇室贡品,被众多诗人题词赞赏的藕粉却还未有人发明。

时下名人雅士又多喜莲,赞其品性高洁。故京城虽因天气寒冷,一些达官贵人和富户也皆爱在家中种植。

其栽种目的自然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观赏。

京中人平时吃的藕,多是距离京城较近的一些地方运输过去的。就韩彻所知,京中藕价并不便宜。

不过京中并不便宜的藕,在安南价钱却很低廉。

更准确一点来讲,安南这地方所生产的农产品,任何一样都便宜。但是这么一来,以种地为生的农户家中便更为贫苦。

韩彻也是早在年前便派人去购买藕种,奈何安南地方太小,韩彻要的订单量又太大,将整个县城的商铺找遍,方才寻到一家店老板表示,如果愿意给他们一点时间,或许能将韩彻要的藕种数量弄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