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考虑的很周到。华珺瑶没想到,果然老人家经验丰富,想的周全。
爹今年的收益如何?华珺瑶突然问道。
收益很好,光是小麦大幅度地提价,就带来的不菲的收益。华老实说起这个笑的满脸的褶子。
那爹,您就不想想把从咱们村到镇上的路,晴天是尘土飞扬,雨天坑坑洼洼的。修一下!这样运输农产品也方便,提高效率。华珺瑶双眸发亮,俏皮地说道,要想富先修路。
华老实挠了挠自己的下巴道,不光要修路,干脆也规划一下田地,这样到时候谁要分地,也好分。
那咱们村里的这青石板路,要不要也改成洋灰路。年菊瑛兴致勃勃地说道。
千万不要!华珺瑶立马说道。
为什么?年菊瑛不解地问道。
这石头房子和青石路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了,雨天的可是咱们村的一大特色,不能毁了。窄窄的街道,全为青石铺就,其大小不等,形状各异、乱石铺锦、巨细相间,高低俯仰,结解曲伸,纵横交错,如诗如画。这些明清古道,追溯其历史多达五百载,少有三百年,岁月沧桑,人来畜往,每块石头都被磨得细腻光滑,铮铮发亮,尤其在雨天,在雨水的冲刷下,熠熠闪光,这可是一道难得的风景线。在华珺瑶的叙述下年菊瑛微微抬起下巴,为自己家乡骄傲。
你也想像前些年,那些不懂事的娃娃毁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华老实没好气地说道。
老东西看把你能的。年菊瑛媚气他道。
这事我知道了,等秋收后,冬闲下来,有时间召集村里的劳动力,咱们修路,重新丈量规划田地。华老实记在心里。
包好了,我去看看水开了吗?年菊瑛起身道。
娘,我去,您把饺子拾到盖帘子上。华珺瑶说着出东里间,蹬蹬跑到外面的厨房,掀开了锅盖,娘水开了。
哦!我来下饺子,你剥两瓣蒜。年菊瑛在屋里提高嗓门道。
知道了。华珺瑶找出家里蒜,剥了三、四瓣,放在洗干净的石臼里,捣蒜。
年菊瑛则端着盖帘子下饺子。
饺子下好,蒜倒好,放入醋,香油,调好蒜汁,一口一个饺子真是香。
妮儿,这次回来什么时候走?年菊瑛不急着吃看着吃的喷香的华珺瑶道。
九月开学吧!华珺瑶嘴里含着饺子闷声道。
妮儿见过你大哥、大嫂他们吗?年菊瑛又问道。
我说老婆子,你让妮儿吃个安生饭,吃完饭我们在谈行吗?华老实出言打断了唠叨地老伴儿道。
好好,不说了,吃饭,吃饭。年菊瑛立马说道,专心致志地吃饺子。
爹!都忘了给您这个了。华珺瑶拉开包,掏出一瓶茅台,饺子就酒,越吃越有。
哎呀!茅台耶!还是俺家妮儿了解我。华老实接过酒道,老婆子拿杯子来。
在闺女拿出酒的那一刻,年菊瑛就下炕,从八仙桌上拿个了杯子过来道,给,妮儿孝敬你的。
华老实接过杯子,打开瓶盖,直接倒了二两酒,在一旁看着的年菊瑛就夺过了酒瓶道,够了。一下子喝完了,可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