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2章 郑家有子曰成功(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平身。

朱慈烺微微抬手道。

郑森这才起身,恭敬的束手而立。

朕如果没记错的话,汝的父亲便是都督同知郑一官吧?

郑森连忙答道:陛下所言极是。

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朱慈烺感慨了一番道:郑卿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他坐镇福建朕心甚安。

稍顿了顿,朱慈烺接道:若是太平年景,治国当然是靠文臣。可如今国事艰难,东虏窃取神京,各镇营兵又不堪用,故而朕要设军校,练新军。汝在国子监读书,于国事可有什么见解?

郑森思忖片刻,拱手答道:回禀陛下,学生以为为今之计当先取山东,苦练水师。只要拿下了山东,不管是防御还是将来主动出击都有大益处。

哦?那你说说看,拿下山东对于主动出击有何益处?

朱慈烺颇是起了几分兴致,微笑着问道。

郑森正色道:学生以为东虏的优势在于八旗骑兵,大明要克制骑兵只靠步兵是不够的。悊皇帝时,毛军门创立东江镇,极大的牵制了东虏。那时辽事也是一片大好。可惜奸贼袁崇焕矫诏杀害了毛军门,东江镇终成一片散沙......

说到这的时候郑森刻意停下来观察朱慈烺的反应,见皇帝陛下没有动怒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毕竟袁崇焕是在任辽东督师期间杀害了毛文龙。虽然袁崇焕是矫诏,但尚方宝剑却是崇祯给的。崇祯毕竟是今上的皇考,若是今上计较起来郑森也会落个影射君父的罪名。

东虏之所以对东江镇无可奈何,就是因为东江镇的主力都在海岛之上,往来皆靠船只。东虏主力一出,毛军门便率着儿郎们骚扰萨尔浒、赫图阿拉等地,扰的东虏不厌其烦。所以学生以为大明要想击溃东虏,得靠水师!

说完这番话郑森已经从紧张的心情中平复下来,双手束立。

好,说的好!

朱慈烺兴奋的站起身来,走到郑森身边亲切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继续说下去,你觉得朝廷收复山东之后,该如何行事?

朱慈烺真没有想到郑成功和他想到一块去了,在朱慈烺看来收复山东绝对是北伐大计中的重要一环。

得到鼓励的郑森接着说道:学生以为,朝廷可在登州复建水师。只要朝廷有一只强大的水师,便可随时把军队投送到东虏的老巢。

恩。

朱慈烺点了点头,背负双手踱起步来。

如果方才的一番话是其他人说的,朱慈烺或许还不会相信。但说这番话的人是郑成功,是历史上那个可以把十万水师从福建投送到崇明岛长江口的郑成功!

事实上明末的海船航行能力已经十分强大,从福建往日本、马尼拉进行远航都没有问题,那么从登州往抚顺等地航行自然也不会有难度。

何况朱慈烺知道在原本历史中郑成功是有成功经历的。

你想靠登州水师袭扰东虏,这很不错。但东虏既已入关,势必会把重心放到关内,水师即便投送王师到抚顺,能做的也有限。只要沈阳无危险,东虏便不会尽遣主力回援。

朱慈烺的判断来自于他知道的历史。

满清入关之后,八旗精锐尽数调入京畿,连顺治皇帝福临也在九月抵达神京。这时候的沈阳等地就类似于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萨尔浒、赫图阿拉,恐怕只会留下较少的旗人。

但沈阳毕竟是坚城,很难强攻拿下。即便是围困,不围个半年以上也很难让其断粮。如果明军不能在辽东建立根据地,很可能把自己给饿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