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45章 出口转内销(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黄瀚、成文阁、黄馨身上都背着双肩包,里面都装了两三只双肩包。

第一天,情况不明,小心为妙。

为了避免被谁抓了双肩包被没收造成大损失,黄瀚让张芳芬在一个巷子口远远的瞧着,绝大多数双肩包都在她带着的编织袋里装着。

黄瀚不怕谁,身上只带了三只双肩包,不对,应该是四只,因为那只花花绿绿准备装钱的包此时放在背着的双肩包内。

机灵点,又没有摆摊设点,发现摆地摊的小商贩开始骚动撒腿就跑,被抓到的可能性太小了。

万一运气不好,真被工商所抓了,黄瀚肯定死不承认做买卖或者投机倒把,难道谁还牛逼到有录像取证?

真有谁来抓人,黄瀚还要看看来的人究竟是不是有管辖权,要工作证看看那是必须的。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期,管理有些混乱,是猫是狗都敢套个红袖箍上街执法、村子里的联防队员都敢把自己当警察。

而被欺负的人大多数不敢询问、质疑对方的合法性。

真要是有人较真,往往这些欺软怕硬的假洋鬼子就会选择识相。

因为他们罚没东西、搞到罚款都是进了他们的或者他们那个群体的腰包。

这些人类似于在坑蒙拐骗,当然害怕被揭穿,一般情况下都是挑老实人欺负,谁敢撕扯他们去派出所,谁就能赢。

张芳芬是个胆大心细的,她小时候就曾经跟着家里人做生意。

那时是解放前夕更加乱,三水县做生意的要躲共、国两党收税、纳捐呢!更加不容易。

张芳芬知道只要自己手里的货不被扣了,就没啥损失,黄瀚那一边的东西少,算不了多少金额,被抓了估摸着也没法按上投机倒把的罪名。

之所以做这样的安排纯属为了小心驶得万年船,事实证明有些多虑了,根本没有人在抓投机倒把,公然在路边练摊儿的有不少呢。

想来应该是国家鼓励个体户发展,此时对于小商小贩采取容忍态度,只要不过分,基本上是睁一眼闭一眼。

大摇大摆走在记忆中的那条街上,从容淡定的黄瀚手上拿着一只用旧报纸撑满的双肩包,一边走还一边吆喝:

出口转内销的牛仔布‘双肩包’,质量领先欧美,现在便宜卖了,一只十五块钱!

跟在后面的四儿和五儿捂着嘴直乐,她们知道黄瀚是在胡扯呢!

因为今天午饭前张芳芬就说过了,双肩包就是自己家做的。

然这样吆喝真的是立竿见影,因为此时的中国人极度不自信,绝大多数人都崇洋媚外,认为出口货肯定不赖,进口货肯定好。

黄瀚的吆喝吸引了一家三口,一个大约三十几岁的妇女停下脚步问道:孩子,包拿给阿拉看看,这真是出口转内销的包吗?侬恐怕是吹牛吧!

黄瀚不仅仅递给人家一只包,还转过身让人家看看自己背着做样品的‘双肩包’,让背着双肩包拎着吉他的成文阁摆了个时髦的造型。

说实话,成文阁有卖相,穿着得到了黄瀚的指点,在沪城街头根本不输于当地人,他还不时划拉一下吉他,样子真的很唬人。

那个妇女果然被吸引,道:样子倒是蛮好滴,勿晓得质量好不好啦!

黄瀚拿着双肩包撕扯,展现包的牢固度后,道:阿姨!您肯定是个知识分子,您看看这包的式样和做工,哪一家商店有得卖?

嗯!是少见!侬这包是从哪儿来的!

我们县外贸公司接了欧洲的订单,生产了许多这种包外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