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况接道:师弟我已派弟子去查探道宫大军行踪,想来很快便有结果。
一旁的燃灯说道:不必等了,贫僧弟子刚传来消息,道宫大军尚在黄龙县,按照他们的行军速度,至少五日,才至长安。
孟轲闻言面露不快之色道:三教伐秦本是三位圣人定下的大计,儒家佛门积极响应,拼死进军,未想到道宫竟会如此怠慢。庄周难道不知此事的重要性,岂敢如此拖延?
地藏幽然说道:亚圣误会庄周了,据我佛门所知,真正负责伐秦的可不是庄周,而是道圣新收的亲传弟子林泽。
此人本是秦国君侯,想来因为心怀故国,不肯卖力。
燃灯在一旁接道:若在平常,这林泽不肯卖力也就算了,如今三教伐秦还这般做,岂非坑了盟友?儒家遭此劫难,这林泽至少得负一半责任。
儒家四人相视一眼,沉声道:岂能任由那林泽乱来?我等这就派人催促他加快速度,三日内赶至长安,与我等一同攻打长安。
佛门四人应道:对,必须给道宫施压,岂能由着那林泽乱来?
很快,八人达成一致意见,逼迫林泽尽快攻打长安。
至于是为了公心还是为了私心,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
黄龙县,傍晚,林泽悠然自得通过消耗多余气运,领悟天道,灌溉自身的大道之种。
原本米粒大的大道之种,经过长时间灌溉以后,略微长大了一丝。
眼看着新增的气运被急剧消耗殆尽,林泽不免叹了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正当林泽感叹之际,庄周的身影在他眼前浮现,没好气说道:师弟倒是好雅兴,你可知佛门儒家群情激愤,想要让你快速进军,抵达长安?
接着庄周将佛门儒家八名第三境天人找到他,让他催促林泽尽快进军的事说了一遍。
林泽闻言,诧异道:可师弟我为何要听佛门儒家的?就因为他们群情激愤,师弟就得迁就他们?
庄周轻咳一声道:师弟,话不是这么说的,毕竟道佛儒联手伐秦,大家现在是盟友。
林泽反问一句道:盟友怎么了?盟友就能强迫道宫做事?
庄周一阵无语,继续劝道:师弟当以大局为重……
林泽直接打断道:敢问师兄,何为大局?师兄所说的大局,是伐秦的大局,还是道宫的大局,亦或是佛门儒家的大局?
若是伐秦大局,师弟稳扎稳打,一路攻占秦地,直至长安,可有半点不妥?
若是道宫大局,师弟正在以最小的代价,攻占秦地,保全实力,可有半点不妥?
若是佛门儒家的大局?道宫凭什么得迁就他们?
林泽一番歪理说的庄周是一愣一愣的,甚至开始陷入自我怀疑。
半响过后,庄周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佛门儒家不怀好意,想要拖我道宫下水。师弟没错,不必理会他们,按计划行事即可。
佛门儒家若有意见,自有师兄出面顶着,师兄顶不住,还有老师在,可不能着了他们的道。
林泽面露赞赏之色:师兄明鉴,师弟定当不负所望。
且不论庄周如何与佛门儒家几位天人扯皮,林泽领着大军,慢悠悠攻下沿途郡县,来到长安城外三十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