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胆量!俞皇后意味不明地赞了一句:本宫已经很久没见到你这般胆大的少女了!
谢明曦适时地收敛几分,行礼谢恩:多谢皇后娘娘盛赞。
你求本宫庇护,只需向娴之恳求便可。娴之是本宫的好友,但凡她张口,本宫断无拒绝之理。俞皇后看似不经意地问道:有此捷径,你为何不走?
谢明曦似早料到俞皇后有此一问,迅速答道:师父以诚待我,我不愿利用师父。
再者,情意用一分少一分。
何必因这等小事,消磨俞皇后对顾山长的友情?
俞皇后目光深幽,看不出喜怒:本宫做了你几年夫子,只以为你聪慧伶俐天赋出众。现在看来,本宫委实看走了眼。
这个谢明曦,工于心计,心机深沉,善于伪装,简直天生就适合宫廷。
谢明曦似窥出了俞皇后的心思,轻声道:七皇子对储位没有野心,我对后宫更无奢望。
这等话,俞皇后自然不信。
谢明曦也没有多解释。说得再多也无用,日久天长,才见人心。今日最重要的事,是向俞皇后投诚。
谢明曦张口说道:永宁郡主自幼丧母,被太后娘娘接进宫中长大。磨镜之癖,也是耳濡目染而来。
一直神色未变的俞皇后,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裂痕,目中露出震惊。
第449章 投诚(二)
俞皇后坚实的面具只裂开片刻,转眼便恢复如常,看着谢明曦的目光更深沉几分:太后身份何等尊荣!你竟敢胡言乱语,肆意污蔑当朝太后,真是胆大妄为至极!
谢明曦抬眼回视,音量不高,字字却如千钧:娘娘执掌宫廷,慈宁宫里的隐秘,如何能瞒得过娘娘?
只是,皇上对太后娘娘极为孝顺敬重。娘娘心中有猜疑,却不愿触及此事。免得太后娘娘颜面扫地,令皇上失望恼怒难堪。
我愿出手揭露此事。皇后娘娘不必过问,待流言传进宫中,娘娘下令平息流言,维护太后娘娘声名。
如此,既不伤娘娘和皇上的夫妻情分,又能彻底压下太后娘娘的气焰。
我所求者,对娘娘来说,只是举手之劳。望娘娘应允首肯!
然后,安然而立,不再出言。
……
俞皇后定定地看着谢明曦,心里惊涛汹涌,久久无法平息。
这个谢明曦,尚未至十四岁,却有这等见微知著的洞察力,简直敏锐得可怕!
慈宁宫里多是年轻貌美的宫女,每隔一段时日便会换上几个。俞皇后在慈宁宫里早已安插了眼线,虽无实在证据,早已猜出了几分。
只是,正如谢明曦所说,建文帝对李太后十分孝顺。她这个儿媳,被婆婆挑刺找茬处处使绊子已有二十余年。建文帝夹在其中,左右为难。大多时候,都是她受气退让。
这半年多来,她在宫中势力渐盛。建文帝也时常维护她这个皇后颜面。不过,这绝不意味着建文帝会坐视她出手对付李太后。
她绝不能亲自揭露此事!
如果流言出自宫外,出自永宁郡主府,和她这个皇后便无关联。
而她要做的,不过是冷眼旁观,在适时的时候出面维护李太后而已。到时候,既折辱了李太后,又无碍夫妻情分。
谢明曦所求之事,于她而言确实不算什么。以她中宫之威势,护住谢明曦只是一句话的事。
如此好事送到眼前,她怎么会拒绝?
谢明曦,俞皇后缓缓张口:我往日实在小看你了。
如此手段,实在令人心惊。
谢明曦淡淡一笑:我所求,不过是自保罢了。娘娘何须忌惮?
俞皇后目光微闪,似在斟酌。
谢明曦又道:娘娘为了解我之困,暗中调教美人敬献给皇上。纵然是爱屋及乌,我依然感激不尽。
我是娘娘的学生,是师父唯一的弟子。论感情,我会坚定不移地站在娘娘这一边。日后我嫁给七皇子,便要称呼娘娘一声母后。论亲疏,也远胜旁人。
娘娘实不必有顾忌。
所以,这是谈完条件后,又开始谈感情了?
俞皇后扯了扯嘴角,目中露出一丝意味不明的笑意:我若不应,你又待如何?
谢明曦镇定应道:那我只得出去请师父进来,为我说情了。
俞皇后:……
遥想起自己年少时,当年十三四岁的她,比起心黑脸厚的谢明曦着实差远了。
俞皇后忍不住叹了一句:后生可畏!
谢明曦微微一笑:多谢娘娘盛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