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水是早上烧的,没有暖壶放,舀出来放菜盆里,当凉白开喝。
过来看看你们,卖的咋样?说白了还是不放心呗。
挺好的,哥,一会你让爹看看账本。用数据说话。
蓝凤又洗了脸,县城这边也不是自来水,不过有水井。
蓝凤也疑惑了,县城和车家才多远,为啥县城能打水井,车家就不能。
难道是没请到专业的打井队。
蓝凤猜测到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那片芦苇荡。
里面原因有些复杂,就是地质学家也不一定说的明白。
凤爹看着孩子们都兴致不错,这都挣钱了呗。
他也高兴,这也是孩子们的成功,中午别做饭了,我带了不少发面饼。招娣、来娣一起吃,你们三婶没少做,天热放不住,赶紧吃了。我还带了不少菜,一会我去供销社给你们宋伯伯他们送点去,你们要买啥不?他顺道了。
爹,你吃了么?蓝凤算算,她爹肯定一大早就从家里出来了。
吃了两张饼子,有点噎着了,开门第一件事也是喝水。和他闺女一样。
大热天的,,歇歇再去。蓝凤拉着凤爹还有小哥哥回屋数钱看账本去了。
每天中午都是重头戏,卖的最多,钱也多。
往炕上一倒,蓝龙蓝凤习惯了,因为差不多是定数了。
凤爹唬了一跳,咋这么多钱。
蓝凤直接报数,如果没错的话,应该是三十二块左右,每天中午都这样,看着多因为都是零钱。
三十多还不多,这才一个中午,在队上挣工分,干几个月也挣不了这么多啊。凤爹边说边帮着数钱。
看着闺女、儿子把钱归类,然后一百张一匝,弄的整整齐齐的,这样好。
回头家里的钱也这么弄。
所以想挣钱并不能单纯的依靠土地。至少现在回报率太低了,不过这不是纯利润,还得刨去成本,现在一天能挣十一二块。
那一个月不得三百多,还想干啥啊,我都心动了。凤爹看到真金白银,心也热了。
他又是卖布又是卖不耳、咸鸡蛋的,一年到头到手也就五百来块,把他美的大晚上睡不着。
可是闺女、儿子俩小人,简简单单这么一弄,两月顶她们一年。
去哪说理去。
他还种啥地啊,他和媳妇也进城卖米糕得了。
蓝凤想和亲爹来一句心动不如行动。
爹,其实地伺候好了也挣钱,就比如等家里种芝麻了,到时候你可以在县城卖小磨香油,如果你挣钱了,你说村里人会不会跟风?蓝凤觉得机会难得,必须引导一把。
凤爹都不用想,当然了,要不是种木耳难,他们早学去了,多少人找我套近乎呢。
要是村里人旱地都种芝麻,你收购,然后咱们家弄个小加工厂生产小磨香油,往四周八县卖成不成?蓝凤又说。
凤爹这回思考上了,小哥哥也摸着下巴琢磨着。
凤爹一拍巴掌,我觉得成,可抽不出来身子啊,再说整那么大,公家答应么?
蓝凤给凤爹吃定心丸,国家政策早就变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就鼓励发现经济,咱们个体经济有啥不让的。至于家里的地完全可以承包出去。
其实爹,你还可以把木耳技术教出去。蓝凤又扔出一个□□。
啥,咱家挣钱就靠它呢,咋能往外教。不成不成。凤爹觉得闺女说笑呢。
如果村里的木耳种的多了,你还可以收购,然后卖去省城,你不是说省城东西卖的贵嘛,比不比你种木耳强。蓝凤看着凤爹怔在那儿,知道这话起作用了。
这是她给凤爹做的定位,也是他最能接受的。
就跟土地有关的。
她知道房地产挣钱,可是他爹没关系没人脉,以后也未必能接受各种应酬。
在市场还不规范的时候,都是人情工程。
凤爹脑袋是挺灵,但蓝凤也怕他适应不了,更怕被带坏了。
开个小型加工厂,再做做农产品批发,她爹混个富一代完全不是问题。
她这些年其实并没有闲着,一步步加深她的话语权,再加上现在年头正好,是时候了。
蓝凤也没指望凤爹做出多大产业,但是把他们从土地□□是必须的。
种地,特别是没有现代化机械的情况下真的是太累了。
蓝凤也知道招娣堂姐和凤爹说了种大棚那事儿,蓝凤倒是觉得没多大意思。
运输条件跟不上,新鲜蔬菜保质期太短,要不然大批量种大棚也能挣钱。
至于家里盖一个大棚,爹娘苦哈哈的干,然后卖到县里,她并不觉得好,并不想爹娘太累。
现在凤爹开拓了思路,也许他就看不上种大棚的事了。
闺女,你让我想想。我咋觉得事这么多呢,我能干的了吗?凤爹觉得闺女说的真好,可是他害怕自己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