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孟老爷子已经换好了一身旧的蓝色大褂,唏嘘道:十多年没穿喽。
孟静远给老爷子扣好扣子,抚平了衣褶,叮嘱道:爷爷,待会儿台上一定要……
小心,留力,别激动。孟老爷子道,你都说了三十几遍了,真当你爷爷老糊涂啦?
孟静远:……
后台诸位都笑了起来。
老爷子还是精神,我看这别说捧了,逗一场也不在话下啊。
得了,静远兄,老爷子有数,你就别担心了。
杰西也懂事的,台上不会累着老爷子。
孟静远也只好抹了把脸,他还能说什么呢。
孟老爷子喝了一杯润喉的汤,一甩袖子,抬下巴,范儿立刻就起来了,淡淡道:走吧。
齐涉江对后台诸位拱了拱手,与孟老爷子对视一眼,并肩上了台去。
二人一登上舞台,便引来了雷鸣般的掌声,堪称开场以来最为热烈,而且久久不曾停,响了足足两分多钟,应该可说,都是献给孟老爷子的。
孟老爷子扶着场面桌,再三鞠躬。
待掌声平静下来,齐涉江方才开口,感谢大家热情的掌声,这一场,是我和我师叔给大家表演。
他介绍了一下孟老爷子,很多观众都认识,孟梦达,不是萌萌哒,圆梦之梦,达者为先啊,是咱们相声界如今唯一的梦字辈老前辈。
孟老爷子轻笑一声,抓紧听,过几年都没了。
噗。观众都被这老爷子给逗得哭笑不得了,这是笑还是不笑啊。要不人家说相声的,这心态,拿自个儿寿数抓哏也是够了。
那不行,我和徐斯语合作百年专场您还得做嘉宾呢。齐涉江接了一句。
嚯,那不成妖怪了。孟老爷子反应也极快。他这个舞台经验,接话都成自然反应了。
两人打趣一阵,齐涉江便开始铺垫了,……怎么唱就是最后一门呢,说学逗唱,我觉得唱,应该放在头一个。这个太重要了,古往今来,唱最重要!
孟老爷子:哦,怎么说?
齐涉江:清朝就有个因为唱歌儿做大官的人啊,乃是左宗棠手下大将。你知道左宗棠么?
孟老爷子:哎,这是名臣啊。
齐涉江点头:嗯嗯,特别有名,他曾经收复新疆,平定太平天国,还有最广为人知的事迹,就是做鸡……
孟老爷子惊愕地看着他:嗯?
那个,齐涉江振振有词地道,难道不是么,左宗棠鸡名扬海外啊!
大家笑了起来。
这一说还真是,左宗棠鸡这道菜在国外很有名,但是这和左宗棠本人根本挨不上,原是厨师附会的,他本人还真不会做鸡。
什么,不是么?被指出来后,齐涉江接着道,话说当年有民团起义反清,左宗棠率部平乱,赶赴陕北平乱。当地民团的首领,名叫董福祥,也是后来那员大将。要问他如何从反军首领,成为朝廷大将,还就是因为他从小爱好声乐。
孟老爷子疑惑道:那爱好声乐怎么去造反了?
齐涉江面无表情地道:因为学音乐救不了中国人。
观众哈哈一阵乐。
齐涉江介绍道:此人除了爱好声乐,从小还喜欢结交一些个武林高手,八岁就练习隔空取物……
孟老爷子:这是跟武林高手学的吗?这是跟超人学的吧。
齐涉江和孟老爷子说的这段,叫《斩青龙》,是野史故事改编的,还是柳活儿。
这《斩青龙》本是一出秦腔的戏名,又叫《斩单童》,说的是隋唐时期,瓦岗寨的单雄信被唐军抓了后,不愿投降李世民,被处斩,临死前慷慨高歌。
而在这块相声活儿里,说的是董福祥此人领兵造反,左宗棠平叛,他不肯投降,最后被拿下了,要砍他脑袋。这董福祥平时总爱自比单雄信,落到这番境地,于是在刑场上唱起了《斩青龙》。
不料,这一唱,就把清军将士甚至是左宗棠给唱得闭嘴惊艳了。竟然命人放了董福祥不说,还给他封官,让他统领着旧部下,一起编入清军营中,转型做了正规军。从此平叛杀敌,升官发财。
真实历史上的董福祥,被抓起来后到底唱没唱秦腔大家不知道,但他后来倒的确在左宗棠的优待下,成为清廷一员大将。
因为他和手下都极为凶猛,洋人入侵时,他领人杀了不少外国人,导致八国联军恨之入骨,还想逼迫清廷把他杀了。
这样都愣是没能弄死他,让清廷给保下来,是晚年退休了自个儿病死的。
齐涉江还小那会儿,距离董福祥的时代不远,他的故事广为流传,其中就包括这段因唱封官。
齐涉江的师父创作一番,将此编成了相声,又加入不少学唱、倒口的内容,算是他们师门压箱底的活儿。
如今齐涉江和孟老爷子再演《斩青龙》,也根据现在的文化,稍加改变,融入了一些新段子。比如左宗棠鸡,他们那时候都没有这道菜。
董福祥思及至此,虎目圆睁,高声唱道:早上天来早上天,程七弟将酒往上端……我今日挨了时朋友不见,一个个到了做袖手旁观。大料想唐营里无人敢斩,叫敬德你把爷送上西天!
这是大段的秦腔花脸戏,很见功力,花脸唱腔讲究一个亮而不炸,怒而不吼,看着气势磅礴,却不能放得太过,没了张力。
齐涉江学唱秦腔,真正是学到精髓,唱腔苍劲高亢,慷慨激昂,唱下来只叫人酣畅淋漓,热血沸腾!
孟老爷子带头鼓起掌来,喝彩道:好啊!
观众也跟着鼓掌,齐声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