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宝箱
舰船桅杆源于帆船时代,在挂帆扬航的同时,也承担着舰船耳目的作用,正道是:刁斗三更,风急旌旗乱。随着社会进步和舰船技术发展,风帆时代的桅杆渐渐失去了动力源支柱的功能,演变为纯粹的舰船信息源载体。
桅杆的位置最醒目,常规来说桅杆下肯定是船体,白逸,我们难道到达了宋君所说的沉船处,你看那桅杆。唐三成激动地说道。
白逸打起精神来了,他连连点头:没错,我们再近一些,看看还有什么。
他马上开着潜艇朝那桅杆所在的地方而去,近了,看到这船是侧翻过去的,露出一部分船身来,船身上面有一个标志,这让白逸激动不已:这是元代的漕运,而且是皇家专用的,你们看,这个标志就是皇家漕运的标志。
元代的船身已经到达了这样的程度……唐三成不禁感慨道。
唐三成不知道的是,《元史兵志》记载,元朝在江海水路设水驿站424处,共有邮递专用船5921艘。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说,在黄河入海口见到有属于大汗之船舶,逾一万五千艘,他估计长江每年溯江而上之船舶,至少有二十万艘。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送公主远嫁波斯,命备船十三艘,每艘具四桅,可张十二帆,可见元代已有四桅船。
《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说,凡海舟,元朝兴国初运米者,日遮洋船,次者日钻风船,据专家考证,这两种元代主要的海上漕运船,载重量分别在70吨和40吨上下。该书还详细记载了元代对船制和风篷舵锚的讲求,甚至具体到各部位尺寸。
七邪说道:这不是宋君当时受困的那只沉船。
唐三成被七邪的话震惊到了,他的脑袋没有转过弯来,倒是符羽沉重地点了一下头:没错,宋君当时条件有限,虽然他没有看清楚自己受困沉船的结构,可是他明确地说过,他在沉船里发现一些过期的食物。
唐三成清醒过来了:假如是元代的,怎么可能还有食物在里面,就算有,早就化成灰了,看来我们空欢喜了一场,这根本不是我们要找的目的地。
白逸有些懊恼,他罕有地长叹了一声,唐三成的肚子咕咕叫了起来,七邪说道:用白逸的名言,既来之,则安之,我们索性先休养生息,再下去看个究竟。
也好。唐三成当然附和了。
艇里的食物和水很充足,经过了这小半天的折腾,大家早就疲累不堪,先补充好食物再说,唐三成吃饱了,喝足了,看到操作盘上的时间显示,现在已经是夜里九点多了:真想不到,这一会儿的功夫,已经到了夜里了。
洞中一日,世上千年。七邪突然感慨道。
怎么样,我们要不要下去瞧瞧?唐三成突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