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看着孙子外孙高兴的同时,也琢磨这女子学校,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等群臣禀告完,各位爱卿,朕想建立女子学院,朕觉得……
胤礽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大臣打断,其中一个大臣站出来,请皇上恕罪,启禀皇上,这万万不可,女子岂可入学?自古女子都是相夫教子,这有违伦常,再说也不需要她们入朝为官,学校有何用?
启禀皇上,臣附议,一般人家哪有银钱送女子入学?另外一个大臣也站出来。
臣也附议!其他大臣都站出来。
允褆他们都觉得皇上这是抽的什么疯?
傅轩跟弘晧倒是明白了,这怕是额娘/姑姑的想法吧?
胤礽也不着急等他们说完,好久以后,那些大臣说着说着见皇上没搭理就尴尬了,都默不作声,这个时候傅轩站出来,启禀皇阿玛,儿臣赞同皇阿玛的想法。
别说那些大臣就是傅轩的亲阿玛李荣保都瞪大眼睛,儿子莫不是吃错药了?
不少人都在小声议论,说他溜须拍马,傅轩也不介意。
哦?为何?他还真没想到会有人赞同,傅轩是个怎么样的人,他还是了解的。
启禀皇阿玛,随着西洋学校的建立,百姓家中哪怕没钱也咬着牙送男孩去读书,时间久了,慢慢的就会形成攀比,但西洋学校不比读圣人书,只能有一技之长,功名那是极少数,这样的男子,将来娶个乡下媳妇会瞧不上,想娶个好的,恐怕别人瞧不上,高不成低不就,最后久久而之,就会出现许多家庭不和睦,一旦不和睦,做爹娘的成天顾着吵架,没有心思教养孩子,那些孩子恐怕就会走上歪路,成为民间的危害,然而建造女子学校,也不是要她们学习多深文化,只要识文断字,也有利于提高相夫教子的成果,何乐而不为?傅轩想这就是姑姑提出女子学校的目的吧?现代因为家庭原因,不少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大清男子多半在外为生活忙碌,家里孩子都交给女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傅轩的一番话,引发他们的深思,但却还是不大赞同,胤礽知道他们如何想,如果到时候真有这样的事,朕想那些反对的大臣,一定会很愿意拿自家女儿去安抚那些百姓。胤礽嘴角噙着笑。
其他大臣:……这不是威胁他们吗?谁能保证不会发生?
既然各位爱卿都不反对,就如此办吧!胤礽也不给他们反驳的机会。
这件事定下以后,学校就开始筹办,胤礽为此还减免一些学费,穷人家的女儿吃饭都有问题,的确上不起,可那些银子不多不少的人家,为了能手中留点钱不太愿意送女儿去,而女儿家们都很期待,而富贵人家的女儿自己家里都有女学,瞧不上!
一时之间女子学校很冷清,胤礽让何柱儿传出话,不知怎么的,一夜之间傅轩的那番话在民间瞬速流传,那些原本还心疼银子的人家心里动摇了,万一女儿以后嫁的不幸福,万一嫁不出去,那可怎么办?
于是在女儿的苦苦哀求之下,决定去学一个月再说。
女子学校不像西洋学校,就是识文断字,以及一些手工课程,礼仪,教人懂的道理,下学很早,回家还可以帮爹娘干活。
原本还在纠结女儿也去上学,鸡鸭没人喂的爹娘也算是安心了,银子没了,在努力赚就行了,普通百姓心中是偏爱儿子,但也希望女儿幸福!
有了第一位就不愁第二位,很快很多爹娘都发现女儿识文断字后还可以教年幼的弟妹,多听听也是好的呀,还学会做一些小玩意,还可以卖点钱,就算不卖作给弟妹玩或者拿去当人情也不错。
这件事超乎预想的往好的方面进行,胤礽满意之余,让何柱儿做了另一件事,何柱儿听了以后震惊了,皇上这样唯恐会出大乱子?
去吧!胤礽没有半分犹豫。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等发现的时候,满朝文武百姓里面都在流传女子学院,是皇贵妃最先想出来,只因皇上建了西洋学校,皇贵妃担忧的说了句,男子不断的在进步,女子却原地不动,恐有祸事!
百姓不懂什么女子不得妄论朝政,只觉得皇贵妃真是个聪明人是个好人。
而满朝文武以及康熙都炸了,皇上到底还记不记得后妃不得干政啊?
康熙原本就觉得奇怪儿子为何会想到建立女子学院,如今他算是明白,康熙气的咬牙切齿,他当初就不该心软,李德全去把那个逆子叫来!
李德全:……皇上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必把天抖一抖,这雄心万丈的不可言喻!
第159章
李德全去请皇上,胤礽早有准备,跟着他去康熙的寝宫,儿臣给皇阿玛请安。
康熙不说话就让儿子一直跪着,胤礽也不说话,父子俩就这么倔着,好一会后,呵,你别的本事没长,跟朕犯倔的本事见涨呀!
皇阿玛应该相信儿臣。胤礽平静的说了这么一句。
别人也许不知道,可康熙岂会不知道?关于皇贵妃的流言必定是儿子让人传出去,为什么如此做?你可知这样做的后果?
皇阿玛那流言也是事实,儿臣也不需要贪图别人的功劳。这话说的真心虚!他贪图的太多,多到他都不知怎么回报,然而女子学校的事,他希望小媳妇能留下名声,百年以后,他们夫妻可以一起留名后世。
康熙相信儿子这句话是真话,但更相信这只是表面,你这话骗的了你自己?
自然是骗不了,儿臣压根不需要骗自己,只是宽慰皇阿玛而已。他从不觉得小媳妇有什么见不得人,要是在以前,如果有才学的女子,他定当防备,恨不得弄死,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可跟小媳妇一起经历这么多以后,他明白了,世上真的有人不在乎名利。
那朕还得感谢你?康熙咬着后槽牙道。
儿臣不敢,儿臣为何如此做,皇阿玛心里清楚,儿臣不需要贪图他人功劳,更希望将来她能名正言顺的站在儿臣身边。胤礽说的很含蓄。
康熙眼神充满杀气,弘晧也大了,大清不差你这位帝王,你信不信朕让她从此消失,你要如何,朕也不在乎?
胤礽笑了,皇阿玛明知弘晧不会。就算皇阿玛弄死婉蓉,他心灰意冷,哪怕他没死,弘晧肯定能想到是谁弄死他额娘,再让他继承皇位,弘晧绝对不会。
那孩子也很注重感情,弄死他最敬爱额娘的是疼爱他的皇玛法,他无法对皇玛法出手,却无法原谅他,更加不会顺他的意,从此历史上将再无爱新觉罗弘晧。
给朕滚出去跪着!康熙把儿子赶出去跪着。
胤礽甘之如饴。
很快这件事满朝文武后宫皆知,婉蓉怎么也没想到胤礽会这么做,皇后着急而来,你没事吧?
娘娘放心,臣妾能有什么事,有事的是皇上。婉蓉心疼道。
皇后却不这么想,哪朝哪代皇上有什么不对,太上皇也不会把皇上怎么样,但是起因的祸头子,总是无声无息的没了,皇后担心康熙会对婉蓉下杀手。
婉蓉就是在不聪明也知道她的担心,放心吧,不会的。就是因为知道不会,就是因为知道猫陛下的心,她才感到心疼动容。
皇后不知她为何有如此把握?却愿意相信她,你自己小心!
而弘晧虽头疼皇阿玛的任性,却佩服皇阿玛这份胸襟跟勇气,太子爷,额娘会不会……富察氏很担心额娘,毕竟这件事可能会以额娘的死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