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快哭了,一帮人说和谐了一章,居然不影响阅读…)
西山会所,李铭把最近发生在小马身上的事情说了一通,然后是抱怨了一句:‘真没想到张志亮的电影都没人看!’
张志亮的名声还是有的,否则,《墨攻》这么大投资,怎么敢交给他?
其实,现在大导演效应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观众要么看好莱坞大片,要么支持国产精品片,所谓的港台大导演能大的过好莱坞?
钟丽芳给李铭倒了杯茶,有点疑惑的问:我们以前不是说了小马只做500万-1500万的中低成本投资嘛?
《肩上蝶》我们花了1800万,不算多…
1800万还不算多,大狗哥真的是膨胀了…
不纠结这个,钟丽芳接着问:不是这个电影,我是说吴导演的《1949》…
现在改名叫《太平轮》了!
李铭苦笑了一下:这是他答应签约小马的条件!
吴导演想做大视野的作品,他觉得现阶段的华语电影无论是拍摄方式还是制作技术,基本上赶上了好莱坞的水平,但在题材选择和表达方式上还没有在国际上产生共鸣。
他想做西方技巧+东方精神的作品!
《太平轮》非常符合他的要求,他想用个体人生的变化,再结合1949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之下太平轮的沉没,以个体人物的命运转折来折射反映时代,从而创作出出一曲时代的悲歌。我觉得他的构思没有问题!
为了说服钟丽芳,或者为了说服自己,李铭举例: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同样是借助几个个体士兵,去折射美国政府重视每一个个体士兵、尊重战争中的每一条生命的人性化理念的。
钟丽芳还是不能理解:可是小马投了两个亿!
这本身就要大投资!
…我不看好这次投资!
为什么?
吴导演的视野局限性,让他没有办法处理好这么宏大的叙事!
可这是他答应签约小马的条件,你也知道,小马要上市,必须要签几个导演…
…好吧,钟丽芳点头。
吴白鸽的名声还是能换一点号召力的,至少在现阶段…
小马想上市,圈几个大导演,吴白鸽确实是现阶段最好的选择之一…
李铭进入正题:丽芳,你能不能说说你们投资电影看的是什么?
就看剧本啊…
…那你们是怎么做到每一部都能盈利的?
钟丽芳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实话:我也不知道是怎么盈利的,反正我们制作上尽量不用大明星,发行的时候尽量选择好的档期,然后就交给市场了…
没什么秘诀?
真没有秘诀…如果说有的话,应该就是我们所有的项目都是吕潇然点头的,但是具体制作,他也不怎么管…
李铭更困惑了…
想了想,钟丽芳又道:还有一点,橙子那帮人劲往一处使,每次有电影上映,大家都会集合在一起群策群力…
小马也一样!
…小马要是一样的话,宁昊也不会走!
尴尬了…
……
每个导演都有他一辈子的梦想。
比如胡金铨导演一辈子想拍《华工血泪史》,直至死在手术台上也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