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还能是谁?说罢,不耐烦的转过头去,接过李煜递过来的写满诗句的扇子:好诗!唉,你本可以做个好诗人。诗人的生活比较自由,就算是皇室宗亲,也会因为没有战斗力而安全。
李煜也很感慨:是啊。谁让我上头五个哥哥都去世了呢。我爹和我都没想到。我大哥当时怀疑我,我都觉得他难以理喻,没想到他猜对了。
郭荣凭直觉也认为是赵光义干的,因为他比他哥心思深沉,更坏,做了更多缺德事。
二人又战斗了一场,赵光义决心大展威风,让哥哥看看,不是咱不能还手,是尊重哥哥,甘愿被哥哥打,我打柴荣给你看。
没打过。
左眼刚恢复,右眼又被捣了一拳头。
郭荣暗自庆幸,真不是这哥俩联手的对手,幸好他们绝不可能联手。
刘邦:嘿~这谁家的肥羊啊?挺适合炖锅子。两个小赵~看过来!拍拍手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兴高采烈的问:斧声烛影的事情是真是假?
赵匡胤:什么斧声烛影?
赵光义脸色微变,人们的创造力非比寻常,他们不仅传说自己霸占了小周后和花蕊夫人,还有斧声烛影的谣言。说的有鼻子有眼,究其根本,就是他们觉得先帝死的离奇,又没有遗诏,皇帝自行践祚,他们这就无法理解了,就得编一个合理的解释,编造一个合理的真像。也不管皇帝如何勤政好学,如何为(他自己家的)天下呕心沥血披肝沥胆,就是要编排各种各样的故事。
郭荣道:赵匡胤,你怎么也不知道?传说你去世当夜,烛影下看到他伏地谢罪,还听见斧头敲击重物的声音。
赵光义深深叹了口气。
赵匡胤哭笑不得的摇摇头:传言虚虚实实。我玩的斧头,传说是上古帝王的玉斧钺。我盘着玩,在思考这是从谁的墓葬中挖出来的,这是多么可怜。击地的乃是锤子。
当时的事他记得很清楚,临安进贡的山核桃的味道不错,还很新鲜,拿锤子敲了半斤山核桃下酒,探讨针对辽国的政策时和弟弟吵了起来,气的头疼,就叫他回去,躺下睡觉了。再睡醒就到了这里。
他的脸色微变,斧声烛影虽然是假的,但是,联想到赵元僖中毒而死,李煜被牵机毒所杀等消息,弟弟全家都很善于用毒:赵光义!
赵光义一惊:太!祖!斧声烛影事件您知之最详
赵匡胤缓缓问道:你是不是在核桃里下毒了?
赵光义:……自古以来只有毒酒,酒浸毒药就行,谁能在核桃里下毒?拿毒药与核桃同炒?
刘邦和郭荣一起点头:有可能!
心虚什么?
赵光义怒道:你这老头是谁?安敢在朕面前饶舌!
刘邦吐舌头:略略略~你这黑熊怪,有本事来打我啊。
赵匡胤忍了半天没忍住,胖滚滚的黑熊怪,哈哈大笑,开始喝酒。他生前就很爱喝酒,喝完之后也不发脾气,就愉快的睡觉,醒来之后反省:沉湎于酒非人也,然而反省归反省,下一次照醉不误。喝醉——反省——再醉——再反省——死了——喝醉——不用再反省。
小帝镇中种植了大量的稻谷、糯米、高粱。为的就是这些爱喝酒的皇帝们嫌商人来卖的酒不够多,祭祀的酒更少。
周世宗,郭公,请来饮酒。这是我老婆娘家酿酒秘方,我登基之后才要到。在宫里叫人酿酒,也不是那个味儿。
郭荣喝了一杯:不错。
鉴湖春。取鉴湖水酿的才好。冬酿春饮。赵匡胤提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要求:我想买一坛鉴湖水。
贺氏:有必要吗??
……
过了没几年,出了一件大事。刘娥入宫数年,和皇帝的另一个宠姬杨氏关系极好,情同姐妹。皇帝的盛宠就这两个人,俩人关系一好,地位可谓固若金汤。
赵恒对父亲的敬畏渐渐的淡化,前些年不敢给她封号,恐怕父亲泉下有知,会发怒。现在做了几年皇帝,任用寇准等人,感觉自己干的还不错,如是,把父亲勒令送回去的女人封作美人,也理直气壮。很快又晋封,总得封妃才适合她。
杨妃:对呀!
刘娥:我没有家人可以加封。
太冷清了,别的妃子都能福荫父母兄弟,冷清还不算什么,孤女的命格听起来不好,缺乏教养的样子。思来想去,把前夫龚美拎出来,龚美当初就在赵恒的王府中当差,现在改个姓,随前妻姓刘,就认做哥哥。
杨妃:机智!
赵恒:哇喔。你是真能凑合,我正准备寻访你的族人兄弟,省了。
赵光义泉下有知,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刘娥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就是想不起来是谁。刘是大姓,娥也是很常见的女人名字,为什么给我一种烦躁的感觉呢?
李隆基经验十足的猜测道:难道是你的后妃?
赵光义浑身一震,如遭雷击,唐朝故事还在不远处。他那些封号较高的妃子没有姓刘的,往下想,想美人才人,还有临幸过的年轻妇人……没听说赵恒和谁眉来眼去,估计唐太宗当年也没听说过这种事。
赵匡胤听说了其中的趣闻,但他不说。
一件事很快就打断了他的沉思。
辽萧太后带着儿子亲征。燕云十六州物产丰富、制造业发达,还挺温暖,自从落入辽国手中就被看重。燕云十六州中的幽州升为南京,改皇都为上京,把原先的南京(辽阳)改为东京,又在南京幽州建立了相应的许多官职,视为腹地,成了辽国的中原。
赵恒本想跑去江南,在寇准的劝谏下也去亲征。出征前告庙,对着太庙嘀嘀咕咕,怀疑父亲都失败的事,自己能成功吗。
最终到了边关,士兵们一看皇帝车驾至此,士气大涨。按照寇准的意思是,杨延昭这小伙不错,辽国劳师远征,势力没有皇帝想的那么强,咱们能打回去,咱们能收服燕云十六州。萧太后不行,她们孤军深入,补给线拉的很长,辽国的生产力不高…咱们切断后路…
赵恒:不我觉得咱们不行。
大臣们跟随圣驾来到边关,怂的要命:寇准想拥兵自重。
寇准拿皇帝的命赌自己的虚名。
萧太后也觉得大胜的几率不是很大,党项人正在不断崛起,需要去打。
最终议和,赵恒的底价是:一百万,不能割地,土地是根本,不能妄想当我爸爸,否则继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