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宫花为聘[红楼]_29(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沂王指着贾琦对皇帝道:万岁,这小东西还是这个样子,有什么功劳都是推给别人的,红薯的事儿是如此,这水泥的事儿也是这般呢。好好的,利国利民的东西,竟然跟他不相干一般。

沪王笑道:我看这个小东西奸滑着呢。他怕是看不上朝廷奖励发明的二十两银子,所以变着方儿跟万岁讨赏呢!

贾琦立刻跳脚:才不是呢!万岁最是节俭不过了,如果这方子到了万岁的手里,万岁肯定是交给宣徽府工部或者是宣徽府,让这两个衙门下面的作坊开工。只是,如果朝廷能一直将这些个作坊看得严严实实的,那就好了。怕就怕有人石头里都能榨出油来,为了省下本钱,将配方改了,那原本好好的利国利民的东西就变成害国害民的祸害了!与其是这样,我还不如不拿出来呢。

贾琦相信,就凭皇帝的那些兄弟们的能耐,别是事情,他们做不了,给皇帝添堵的事儿,他们妥妥的。

只是那样一来,自己就只能背黑锅了。

贾琦才不要给皇帝的政敌背黑锅。

没前途。

沂王和沪王笑的东倒西歪,连连道:万岁,我说吧,这小东西机灵着呢!不拿出来,肯定是另有缘故。

皇帝也勾起了嘴角。

看见皇帝笑了的贾赦和贾琏两个不约而同地地松了口气。

贾琏终于找到了机会,回去把自己准备已久的折子拿来了。

沂王笑道:原来你们兄弟早就有准备。

贾琏道:王爷,不止这方子是舍弟的,就是这折子也是下官与舍弟一起想出来的。下官原本还想着,等来年通州的水利工程差不多都修好了,弟弟也进了官场,然后兄弟俩联名上本的。

听贾琏这样说,皇帝打开奏折的手一顿,然后低下头去看这份奏折。

皇帝登基之前,在六部混了好些年,精通庶务,自然知道这份奏折背后的深意。

就跟贾琦说的那样,直接让工部附属的作坊生产水泥,工部管着水泥生产,又管着水泥的质量监控,的确容易出事情。

以工部生产三合土的作坊为例,皇帝很清楚,朝廷给这些作坊的糯米最后有六成用在实处已经很好了,实际上,每年朝廷给三合土工坊的糯米有一半是被卖掉的。那可是品相最好的糯米!

其实,皇帝早就隐隐觉得,旧有的质量监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朝廷的需要了,尤其是那些贪官们胃口越来越大,偏偏太上皇一向仁义,而作为皇帝的他,手里的能力也想到有限。

这本奏折里面提供的质量检测机制,虽然不是顶好的法子,却也可以作为参考。

皇帝看完了奏折,按照习惯,将折子给了爱弟沂王。沂王也是一愣,连忙跟沪王一起看。

皇帝则转头问贾琦:听说,这次修通州水利之前,你还向通州衙门领了工程款?

皇帝说的,就是朝廷鼓励水利工程的那笔银钱。实际上,皇帝也知道,对比工程量来说,这笔钱实在是太少了,区区两万两,通州临近京畿,南来北往的商人大多都在通州停靠落脚,因此,通州的百姓很容易就能够找到活计干。这也造成了通州百姓的工钱水平,一直是名列全国前几位的。两万两银子,在别的地方的确不少,可放在通州,给河工们支付工钱都不够。

贾琦道:万岁,子贡赎人乃是圣人教诲,我既然能考中举人,怎么会不知道这个?虽然是给自家的田地修池塘修河堤,不过,该拿的钱,我是不会客气的。

自家的田地?

没错,我们贾家的田地,还有我媳妇的陪嫁。

贾敏出嫁的时候,贾代善贾母就陪送了一座小庄子,就在通州。经过这么多年经营,那座小庄子已经是通州排行第六的大庄子,不仅土地面积大,就是人口也是数一数二的。

皇帝道:庄子上还有作坊?

对!这些庄子上并不是以种地为主的,而是以养殖、纺织为主的。没有办法,如果不做些什么,我就知道看着百姓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溺死女婴。这样下去,迟早是要出问题。

嗯?

皇帝端着茗碗的手又是一顿,眯起了眼睛。

说说看,怎么回事。

很简单,男人娶不上媳妇了呗。贾琦耸了耸肩,道:其实,这些事情我已经琢磨许久了。比方说,我喜欢把婚姻称之为‘生产资料再分配’的一个重要途径。

生产资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