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公公见王皇后面色难看,不敢抬头,继续禀报:听闻太孙妃受了惊,身边人也受了伤,好在太孙妃并无大碍。
这个顾莞宁,怎么还没死?!
王皇后心中咬牙暗恨,面上却露出释然的笑容:顾氏没事就好。又装模作样地问道:王氏如何了?
席公公用微妙难言的目光看了过来。
王皇后心里一个咯噔,沉声问道:莫非王氏出了意外?
孙贤妃和窦淑妃对视一眼,也一起看了过来。
席公公咳嗽一声,低声道:听闻太孙殿下的侍卫已经将楚王妃娘娘送回京城,算一算时间,今日就会到宫中。
王皇后:……
王皇后的心直直地往下沉,再也笑不出来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心头徘徊。
王氏无事就好。窦淑妃也是个看热闹不嫌大的,明知其中有些猫腻,却故作不知:静云庵地处偏远,王氏在那儿住了十几年,回了京城也是好事。
孙贤妃目光微微闪动,笑着附和:说的是。王氏一去静云庵就是十几年,娘娘心中不时挂念。如今趁着此次机会回来,也能多伴在娘娘身边。
王皇后心乱如麻,哪里还有心思应付她们两个,沉着脸道:本宫乏了,你们先退下吧!
真是奇怪,好端端地,静云庵怎么就惹来了杀人放火的匪徒?还伤了顾氏身边的人?
出了椒房殿后,窦淑妃便压低声音说道:这事实在有些蹊跷。
更蹊跷的是,王氏毫发无伤,却被送回了京城。
孙贤妃心中自有揣度,口中却道:娘娘不愿多说,想来有些内情不便让我们知晓。我们回寝宫等着消息便是。
装模作样!
窦淑妃撇撇嘴,不再多说,心里却打定主意,等回了寝宫,就派几个机灵的宫女内侍打探消息。
……
这一个上午,王皇后一直在坐立难安中度过。
她一面派人去王家送信,一面打发人在宫门处候着。只要王氏一进宫,王皇后立刻就能收到消息。
刚过正午,王少常之妻袁氏便进了宫。
袁氏是王璋王敏的生母,如今年过四旬,一张略显圆润的脸庞,不笑时也带着三分笑意。今日进宫,眉眼间带了几分惊惶。
见了王皇后,袁氏甚至没顾上行礼,惶惶不安地喊了一声姑母。
王皇后面沉如冰,语带疾色:袁氏,静云庵遇袭一事,你可知情?
袁氏全身一颤,硬着头皮答道:之前不知情。直到姑母让人送信回来,老爷才告诉我一些……
果然是王少常干的!
王皇后气得脸孔煞白:好好好!真是好的很!这样的大事,都敢瞒着本宫。下一回,就要派人到椒房殿来放火杀人了!
袁氏立刻跪了下来,张口哀求道:姑母息怒。楚王妃坚持要这么做,老爷也是被她逼得没办法。
王皇后不怒反笑:真是笑话!王氏远在静云庵,如何能逼到少常的身上?
袁氏欲言又止。
王皇后顿知有异,声音愈发严厉:到底是怎么回事?
袁氏想到刚听闻的隐秘之事,心里就像吞了无数黄莲,有苦难言。
若知道儿媳王氏竟和一个内侍有染,王皇后就是再护着娘家,也会怒不可遏。只怕第一个就会要了王氏的命。王少常让她进宫为王氏求情,她简直张不了这个口……
袁氏!
王皇后声音寒冷如霜:你再不张口,立刻就给本宫滚出椒房殿!
袁氏狠狠心,一咬牙,便张了口:此事还要从楚王妃娘娘当年未嫁时说起……
启禀皇后娘娘,皇上驾到!
席公公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袁氏未出口的话无奈地咽了回去,正想对王皇后告退,元佑帝已经进了殿内。
……
夫妻数十年,王皇后对元佑帝的脾气了如指掌。只看元佑帝阴沉的面色,便知道元佑帝动了真怒,心里陡然一凉。
王皇后顾不得还跪在地上的袁氏,忙起身行礼迎驾。
元佑帝冷冷地扫了王皇后一眼,又冷冷地扫了袁氏一眼。
袁氏全身冰凉,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
袁氏为何进宫?元佑帝声音沉沉。
王皇后定定心神答道:袁氏进宫来请安,陪臣妾说话。
元佑帝冷笑一声:哦?这倒是巧的很。朕还以为,皇后是知道静云庵出了事,立刻让人送信到王家,让王家人收拾首尾,免得留下证据。
袁氏耳边轰地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