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有三秋桂子_2(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此后便是一阵翻闹,樵夫与神医开了条道,神医吴才入得门槛,一个茶盏便迎面飞来,神医吴伸右手一挡,本见得就要落在地下,却听他小声道了一句:兔毫。那茶盏不知怎地又掉到他的左手上。

东厢首屋颇大,外室起居,却不似厅堂摆了高椅,仍是案桌席地。屏风后乃是卧室。此时小衙内正跳上案几,仍叫道:莫藏着,统将与我砸得!手心中握一只银茶匙,四下散得一地碎瓷片。有青有白。

神医吴面上一抽。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几人站得远远地,欲近而不敢。中有一老妇人,五六十年纪,葱白衫,搭件五色梅边翡翠背子。长脸吊眼,眉头深锁。

老夫人,这位便是吴太丞。樵夫不敢上前,在门外禀道。

吴太丞,老身寡理了。老夫人福了一福,实是小孙躁动难安,不能过离片刻。还望太丞高明,且救小孙一命则个。

越瓯秋水澄,邢瓯类雪类银``````

小蛇觑着为师的,一霎明了其伤痛来自何方。

老夫人莫要多礼。神医吴沉痛问道:敢问小衙内平素未发病可有异常?

平素玩耍好动,正是此时年纪所为,并无半点异常。一发病便燥狂不已,打人毁物。况一旦清醒,便全不能忆得发病时况。

小衙内将银匙摔在地下,高叫数声,在案上复跳了数次。

老楠木,有奇纹。

老夫人,可否命几个体壮之人压制小衙内?在下即刻施针。神医吴越发沉痛道。

小乙,三福,超秦,制下小青。

三个仆役围上前,小衙内又打又抓,气力的确不小。费了一番功夫,三个壮汉将小衙内压在案上,尤兀自挣扎不休,尖声高叫。

神医上前,以掌压住衙内头,衙内张嘴便咬,神医不知从何处取来一块帕子,塞入衙内嘴内。

此时小蛇已然打开书箱,取出烛火银针。把与神医一个瓷瓶。瓶盖掀开,浓郁酒味。

神医吴将出瓶中水洒于小衙内人中。银针过火,取人中沟上一寸水沟穴,雀啄捻转。不移时,衙内四肢松软,双目盈泪。

复取神门、水沟及后溪。片刻,小衙内闭目而眠。

敢问吴太丞,小孙何以闭目?老夫人忐忑道。

施针于神门,宁神安心,便速入眠。入眠便于留针。夫人且勿挂心,取针自醒。

一炷香功夫,银针取下,小蛇接回,包入绢内,置返书箱。

撤针之后,小衙内稍稍转醒,见得案边老夫人,唤了声太母。

老夫人抱起小衙内,令他跪下,道:快磕头谢过吴太丞。衙内正待磕头,为神医扶起,道:切莫折损在下。

小孙此次发病甚久,倘吴太丞未至、不得神技相救,怕已失心难返。请受老身一拜。老夫人执意下跪,神医拦住,道:"老夫人切莫多礼。神技实不敢当。况衙内之病仅是一时为针压制,倘不根治,发作恐将愈发频繁。"

还相烦吴太丞。

衙内的病症,药石恐难至,容在下详看。

烦请吴太丞移步厅堂,再作审议。

作者有话要说:

越窑: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也称秘色窑。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唐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如,颜况越泥似玉之瓯,许浑越瓯秋水澄,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五代吴越时越窑瓷器已臣庶不得用,作为吴越王钱氏御用及贡品。进贡瓷器动辆万件;入宋以后,贡瓷数量有增无已,一次进贡有多达十四万件者。(摘自百度百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