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白天,她在汴京的药坊抓药时,同已经开始熟悉起来的大夫聊着天,还说着以后若是忙不过来可以喊她来帮忙。
此前京城内便已经传开,说江湖有名的那位神医晋修有了个关门弟子,就是前不久才回京城来的侯府叶家二姑娘。
京城的药铺大夫们也都稀奇,经过这几日相处,也知道她是个性格善良的好孩子,都十分欢迎她去药坊帮忙。
她这天正找药呢,外头进来一女使,匆忙道:我家夫人又发病了,请大夫走一遭吧。
药坊的大夫是个上了岁数的老人家了,闻言摇头道:你家夫人的病你也清楚,咱们都没法子,只能用药材吊着。
可……是我家夫人今日将药都吐了……
明熙听见了,她走上前:你是谁家的?
哪曾想那位女使认出了她:二姑娘,我我是慕家的。
慕家?
明熙瞬间变了脸色:那你说的,难道是你家杨夫人?
正是,那女使涕泪连连,夫人自从小公子走后,便一直身体不适,近两年更是眼中,连床都下不来……
没等她说完,明熙飞快地收拾了自己的东西:我先回去拿药箱,你在慕府门口等我。
说罢飞快地回府,拿上了自己的东西,又从院子里找了几味药材,步履匆匆地往隔壁赶去。
女使将她一路带进了后院,再次进到慕家,此刻明熙心里满腹的紧张疑惑。
这几年来,慕箴虽明面上与慕家没有任何联系,但他都有暗地打听汴京的消息。
杨夫人病得这么严重,他们在汴京怎么可能一无所知。
下人们见是她抱着个医箱来,都有些愣住。
带路的女使见状呵责道:都傻站着干什么,耽误了夫人的病情唯你们是问!
这才反应过来打开了房门,让二人进去。
房内满满的火炭,只一进去就热得一身的汗。
慕钧正跪坐在床前,握着杨天音的手,低头垂泪,听见声音,他笨拙匆忙地转身:大夫?是不是大夫来了?
见到是明熙,他顿了顿:……丫头?
明熙匆匆一瞥,见杨天音已经昏迷,面色惨白,知道情况危急,将药箱放下赶到床前,先是凝心诊了一脉。
慕钧已经有些摸不着头脑了,问一旁的女使:不是让你去请大夫?
女使也有点紧张:京城里药坊的大夫我都问了,只说用药吊着夫人,都不愿来,是叶姑娘听闻后愿意跑一趟的。
慕钧便也没再说什么,他没有听过坊间的传闻,也不清楚明熙擅长药理,只是有人还愿意来看一眼他的夫人,他便觉得应该相信。
他没有再出生打扰,只是擦擦脸上的眼泪,安静等着明熙的诊治。
直到明熙一脸凝重地放下了杨天音消瘦的手腕。
开始飞快地报药名:柯见草四两,雪明香一钱,辛槐香两钱,干椒半两……
语速飞快地一口气报了十几味药和剂量,结束后问一旁拿笔墨急得手忙脚乱的女使,问她:需要重复一遍吗?
女使摇头:都记好了。
好,明熙点头,去抓药吧,越快越好。
女使得了命,又飞一样地跑了出去。
趁这个空挡,明熙将杨夫人的被子往下拉了拉,屋子里本就闷热,被子还盖的那样高,只让人喘不过气来。
她想慕伯父问了几句夫人的状况。
是不是夜夜失眠,睡不好觉,白日里头疾难忍。
畏冷,见不得风,一吹就咳喘上不来气?
慕钧本想着她爱好这方面,却没想到是真的精通,闻言连连点头,眼里满是夫人有救了的喜悦。
是,你怎么知道?
她怎么知道?
明熙望着一脸郁气的杨夫人,面无表情道:夫人这是心病。
药石难医,就如同前世的她,一模一样。
第76章 传书
明熙开的药也不是什么良方, 就是晋修同她说的,改良后的引香药方。
她心里明白,杨天音的病是心病, 是如同她前世一般积郁过深导致,除了解开心结,根本没有办法。
城中大夫们说得对,这根本就没法治,只能用药吊着。
也亏得明熙前世经验多,除了引香外, 还有几个提精气的方子, 也一并写给了慕伯父。
女使将药材买了回来, 她按照记忆里如法炮制,烘了一模一样呛辣的引香药囊出来, 交给慕伯父。
我方才写的方子, 每日早晚饭前一服, 至少能让夫人睡得安稳些, 头疼缓和些。
她又拎起香囊:至于这个香囊,您挂在夫人床幔上, 日日夜夜闻着,往后再见了风喘不上气, 深嗅一口即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