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和道:凶徒既然已经抓住,随时都可以审问他,但是有许多事现在不弄清楚,将来再追究恐怕就不易了。
孙二太太皱起眉头:既然如此,黄大人就好好查查,若是这次再无功而返,只怕黄大人无法向上峰交代。
黄清和看向身边的书隶:要向道观中所有人询问与案情有关的事宜并记录在案,你就在这里,将我们方才说的话都记得清清楚楚。
书隶应了一声,立即让人去办,然后也在旁边设了桌案,开始书写起来。
孙二太太愈发觉得奇怪,她看一眼黄清和:黄大人这是何意?
黄清和道:问话。
孙二太太没想到这个小官竟然敢这样与她说话,正要发怒。
黄清和道:是谁将孙二太太等人迎进道观的?
一个小道士立即上前:回大人,是陵阳。
黄清和看向陵阳:孙二太太来到道观之后都说了些什么,你原原本本地道来。
陵阳应了一声,将孙二太太进了道观去给三清祖师上香,然后要求在玄女娘娘面前供灯的事说了个清清楚楚。
许多人还不知黄清和问此话何意。
黄清和看向孙二太太:二太太为何要在玄女娘娘面前供灯。
孙二太太颇为不耐烦:我与大人说了好几遍,我来求玄女娘娘保佑早日让衙门抓住那凶徒,今日若不是黄大人去捉那凶徒,我也不会来供灯。
黄清和道:这么说二太太就是为了玄女娘娘而来了?
孙二太太冷哼一声,莫不是黄大人是个傻子不成,她已经说了好几遍,姓黄的好像听不懂一般:我自然是为了玄女娘娘而来。
黄清和道:二太太怎知这道观中有玄女娘娘。
孙二太太道:让人打听得知。
黄清和道:何时打听的。
孙二太太冷声道:早就知晓了,这还用我事先告诉大人吗?我早知这里的玄女娘娘非常灵验,才会来此地。
听到这话,包括观主在内道士们都面露惊讶的神情。
黄清和等了一会儿,立即有衙差上前:大人,张家带来的人都问了,在此之前孙二太太不曾让他们打听过‘白云观’是否供奉了玄女娘娘。
黄清和看向观主。
观主立即道:这玄女大殿是才有的,我们还没修葺完,很少有善人知道此事。
孙二太太听到这话脸色顿时一变,她抬起眼睛正好与黄清和四目相对。
黄清和目光平和,带着几分的威严:二太太,本官交代过你,让你今日留在家中,为何你定然要前来白云观?这道观并不为许多人知晓,你却没有向道观中人打听,直接去拜玄女娘娘,到底是谁告诉你道观中有玄女娘娘大殿,本官立即将她传来询问。
孙二太太的脸立即涨红,整个人变得不自在起来:我……我忘记了……可能是听哪个下人提起。
黄清和道:本官立即就让人前往张家庄子上,询问那些下人,只要孙二太太说的是实话,一切必然有迹可循。
岂有此理,孙二太太起身道,你们竟然私设公堂……我本是苦主,你却抓住一件小事咄咄逼问,你这是办事不利恐怕被朝廷责罚,故意将罪责推在我身上,我何时知晓这里有玄女娘娘与此案有何关系,黄大人再这样纠缠,我定然要去顺天府告你一状。
孙二太太说完就要向外面走去。
奈何衙差却堵住了门口。
外面的大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天空开始放亮。
黄清和道:本官方才说了,天降大雨我们被困此处,但案情紧急不可耽误,本官无可奈何才在这里向二太太问话,既然二太太是苦主,本官询问苦主也是合情合理,更何况本官询问孙二太太的事,对此案十分重要。
孙二太太冷笑:你们瞧瞧这就是当官人的本事,这是看我好欺负不成?
黄清和摇头:孙二太太不好欺负,谁都知道孙家是富贵人家,孙二老爷身具官职,更不可小视,但是律法大于天,对谁都是如此,何况此案涉及几条人命,但凡有一点蛛丝马迹,本官都会一查到底。
黄清和说完,又有衙差上前禀告:玄诚被杀之处留下的脚印和凶徒所穿的鞋子一般无二,仵作验尸说玄诚死了至少三个时辰。
三个时辰,黄清和看向孙二太太,推算起来玄诚是一早被杀,那时候孙二太太还没来道观吧?
孙二太太不由地向后退了一步:这是怎么回事?
黄清和道:凶徒不知孙二太太要去哪里上香,必然会一路跟随,就算早孙二太太一步到道观埋伏,也不会早太久,说到这里他凝视着孙二太太,本官再问一句,那凶徒二太太可认识?
孙二太太道:自然不认识。
黄清和道:孙二太太仔细想想,也许这是破案的关键,那凶徒若是没有提前知晓二太太的行踪必然不会事先藏在此处。
孙二太太仍旧不说话,孙润安不禁焦急:母亲,您想一想,到底是谁提前跟您说了白云观,怂恿您前来……那人就有可能与凶徒串通好,在这里等着杀您,抓住了那人,也就能为父亲伸冤了啊。
听到孙润安的话,孙二太太更是恼怒:你也跟着来逼问我,我如何能想得出来。
我还有一事不解。
一个淡漠的声音忽然响起。
众人看过去,只见宋成暄视线落在孙润安身上:那凶徒可有机会杀了孙二太太?
孙润安点头:那凶徒将刀刃横在母亲脖颈上,用母亲性命要挟我。
宋成暄道:要挟你什么?
孙润安一时语塞竟然回答不出来,他脑子里重新回想一遍方才大殿中的情形,凶徒没有杀母亲,而是带着母亲退到门口,然后母亲逃脱,凶徒便提着匕首来……
宋成暄接着道:凶徒为了能够顺利行凶,不惜杀掉玄诚,如果他要杀的人就是孙二太太,为什么不立即动手,要给孙二太太逃脱的机会,最后见我们前来,凶徒还不肯罢手,那时候他又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