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如冰哼了一声,别看头,不让他看见自己微翘的唇角。
却听陆安澜问道:冰儿,你仔细同我说说,师母为何懂得吴越国的宫廷密语?还有,师母与宫中,是否早有往来?
谢如冰不由得转过身来,看向陆安澜,眼中有些许的戒备和谨慎。
陆安澜叹了口气:你是不相信我?到了今日,可还不相信?我只是担心你,想着多了解些过往的信息,以免你暗中被什么人下了绊子。譬如那□□,就不知来自何处。
谢如冰回想起过去一年陆安澜所做的种种,沉默了半晌,终于道:母亲确实从未说过她是何人。她十岁时父母双亡,被王大家收养长大。十三岁时,机缘巧合,她与师姐进山采药,曾救过失足落入山崖的武德帝。大约如此,武德帝才对我姐弟有些许优待。
陆安澜听了,目光却渐渐幽深,半晌问道:你母亲的师姐,都是何人?
谢如冰回想起来,目光便渐渐暗淡了:母亲从前与我提到的师姐,只有一人,便是前朝昭远将军府夫人。她偶尔会提及这位陆氏夫人,想是感情极好。临终时,她有些不清醒了,说起陈年旧事来,我才知道这位夫人早年被没为官奴,又因火灾,早已不在人世。
陆安澜唇角微抿,双手不由得紧紧地握着了扶手。原来,武德帝曾经在多年前就见过自己母亲。
第62章 成亲 ...
招远将军府……师母都说了什么?陆安澜问道, 声音干涩。谢如冰仿佛察觉到他的异样,不由得问:你怎么了?为什么这么关注?
陆安澜压下心头翻涌的情绪,力持平静地道:有人举告, 称招远将军府尚有遗孤, 我没有头绪。
谢如冰有些谨慎地看了陆安澜一眼, 问:你待如何处置?
我查看了前朝留下的卷宗,疑点重重。招远将军府可能是被小人诬告的。陛下曾命我宽待,老师也叮嘱过我。你这儿有什么线索,不妨跟我说说。
谢如冰琢磨了半晌,道:也罢。母亲所说, 也都是陈年旧事, 过去多年了。你听过了可要埋在自己肚子里, 不可说与第三人听。
陆安澜轻笑一声:都听你的, 需要发誓么?说着,已是将手掌举起。
谢如冰拉下他的手掌,嗔道:不必发毒誓啦!我告诉你就是。
母亲也对当年招远将军谋反之事很是怀疑,一直觉得是有人陷害, 但却没有证据。她始终对自己没能救下陆氏母女耿耿于怀。晋闵帝突然下旨抄家, 爹爹宫中伴驾,无法脱身, 却是设法让人递送消息给了母亲。母亲派了人前去陈家, 想抢先救人。可是,终归是慢了一步,只得眼睁睁看着陆氏母女被带走。
陆安澜闻言, 不由得愣住了,眸光定定看着谢如冰:老师曾经设法营救?
谢如冰点头:母亲是这么说的。
陆安澜心头翻涌起百般滋味。难不成,谢明时当日对着晋闵帝是一套说辞,私底下却真的想过办法?
他拜入谢明时门下,与姜氏也有过不少接触,知道她乃是性情高洁之人,且当时病重,又是对女儿讲体己话,没有必要讲假话。
陆安澜,你怎么了?谢如冰看见陆安澜神色数变,有些出神,不由得在他眼前摆了摆手。
陆安澜稳了稳心神,淡笑道:怎的还叫我陆安澜?换个称呼吧。
谢如冰一听,脸上不由得泛红:叫什么?
陆安澜温声道:要不,你叫我陆哥哥,嗯?
谢如冰啐了他一口:才不要呢。陆安澜,陆安澜,我就要这么叫!
谢如冰声音娇柔,便是连名带姓叫着,也是好听的。陆安澜只觉得血气涌动,恨不能立即成亲才好,当下道:也罢,且给你宽容几日!待成亲了,可不由得你这么直呼夫君的名字了!
大约陆安澜怕谢如冰不愿意成亲,那圣旨里头,连成亲的时间都给定下了。就在一个月后,八月十五。依照宫里的意思,干脆用了团圆相聚之日。
这几日,不管说什么,陆安澜都能绕到婚礼上去。
谢如冰一时也就忘了陆安澜的异样。
唯独陆安澜,打岔过去后,起身告辞。他一路走回陆宅,越走越快,心中有万般情绪,恨不得立即到孟津与谢明时对质,问清楚当年事情的来龙去脉。
思索再三,他立刻提笔,又写了一封信,几乎是落笔生风,很快就写完了。待要叫赵双进来,却踟蹰了一下,半晌仍是将信就着烛火,烧掉了。
二十年了,不必急于一时。
若姜氏所说是真,想起自己从前冷待谢如冰,真是恨不能打自己几个耳光。幸亏,他及时想清楚了。
因为姜氏说的话,陆安澜心情又好了几分。婚礼在即,他此刻只恨不得把陆府里的珍贵物品全做了聘礼给谢如冰。知她无多少积蓄,连着嫁妆都给她备好了。
陆午盼了许多年,终于盼到自己大人娶妻,一应事宜,都十分细致认真。
张妈妈此时是每天都乐呵呵的,只说夫人在天之灵保佑。
二郎刚开始伤心了一回,含着泪问:姐姐,你嫁人了,是不是就要跟我分开了?
谢如冰还未开口,倒是陆安澜开口了:不会分开。二郎当然是跟我们住在一起。以后,姐夫带你去军营练拳骑马,可好?
二郎立刻破涕为笑:太好了!我从学堂回来,就跟姐夫去军营!
谢如冰不由得瞪了陆安澜一眼:什么姐夫!你还不是呢!
陆安澜爱极她娇憨的模样:很快就是了。
忽忽十数日,很快就到成亲前夜。
尽管这段时日,陆安澜一得空就来往谢宅,婚礼是事无巨细,无一遗漏,只哄着谢如冰开心。
然则,到了婚礼前一日,谢如冰心头终还是有不少茫然。再想起远在孟津的父亲,不能参加婚礼,又多了一些怅然与遗憾。
若是由她自己决定,她是半分也不会这么快就同意这门亲事。奈何陆安澜求了圣旨,又不能抗旨不遵。只是,到了成礼前一日,她身边无长辈,无闺中密友,心中的茫然与不安,一时竟无处消解。
随手在书房里拿起毛笔,写了几幅字,心绪方平静了些,可终究有些憋闷。她站起身,想了想,去往陆宅,寻宁晚。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