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诧异:除此之外,可还有什么事情?
武陵王面色严肃的告诉王献之:有大事!燕国使者,将新燕王的意思转告给陛下。燕国得知赵王病重,有意与晋国合攻赵国!
小手握成拳头,王献之突然起身,吩咐阿陌:即刻请叔父过来!
阿陌连忙去将王彪之请过来。
王彪之得知武陵王来访,便没有休息。他一直候在书房。原本想等武陵王离开后,再去王献之的院子询问情况。没想到王献之现在就派仆人来请他了!说明必定是发生了大事!
王彪之立马赶去见王献之。
走进屋,见武陵王也在,还没有离开,王彪之的面色变得更凝重。他向武陵王行礼:殿下!
武陵王摆手,让王彪之不必多礼。
等王彪之坐下后,王献之告诉他:燕国遣使者来告丧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大事。燕国有意与晋国趁赵王病危之际伐赵!
闻言,王彪之诧异的说道:此等好事!大喜!
王献之摇头,他面色严肃的说道:大不妥!褚先生尚未离京,他一向支持北伐赵国。此次他必定会赞同与燕国联手伐赵!然而时机未到,晋国能力不足,不能挑这个时候伐赵!
王彪之心里郁闷:那当如何?褚季野在朝,有太后与陛下支持,还有顾尚书令与殷刺史等人支持他。其影响力甚大!若是他执意要与燕国联手伐赵,恐怕你我无法阻拦!更何况,你我如今服丧,不便上朝议事,该如何阻止他?
王献之冷静的说道:会稽王。只要武陵王与会稽王联手反对,再加上各大世家的一起反对,必定能阻止北伐!
武陵王神色复杂的看着王献之,他低声言道:六郎恐怕不会与小王一条心。
前几回,武陵王把会稽王骂得太过分,将人气晕了。武陵王觉得会稽王应该记仇了,不会与他组团对抗褚裒。
王献之抬眼看向武陵王,从容的言道:刘叔父会劝说会稽王。
武陵王眯起眼睛,心里有底了。
送走武陵王后,王献之与王彪之商议:叔父,有一事我想告知你。
曰。见王献之这么镇定,王彪之心里也比较淡定。
于是,王献之把半月前密谋的事情告诉了王彪之。
王彪之听完后,顿时淡定不了了!
王献之竟然与众人密谋调兵北上边境!这件事让朝廷知道,那就是造反啊!
王彪之的脸色变化莫测,手指头微微哆嗦起来。他深吸了好几口气,稳住情绪,沉声问道:七郎为何要管那些遗民?
王献之面色认真的看着王彪之,一字一顿的说道:那些是晋人!
王彪之沉默,他呼了好几口气,才开口说道:此举实在是太危险了!此事终会被朝廷得知!到时候,恐会连累琅琊王氏!
王献之告诉王彪之:此事,乃是受陛下密令谋事!
王彪之愣住了,他糊涂了,急促的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将话道明白!
王献之解释道:密谋后,我就让世子入宫寻陛下的亲笔手诏了。故而,此事是陛下授意的,非我等私下密谋。
听了这话,王彪之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他点头说道:还算周到!
只要有陛下的诏书,哪怕东窗事发,朝廷也奈何不了王献之等人!
转而,王彪之纳闷的问道:费这么大力气,就为了接那些遗民过江,七郎此举,为了什么?
王献之等人花费这么大力气,甚至不惜背上造反的罪名,要帮助那些晋国遗民渡江,此举能得到什么好处?
清澈如水的眸子,目光深深的凝视着王彪之,王献之轻声言道:叔父试想,若你我为遗民中一员。天下大乱,国家不要你了,不管你了,你我该有多么绝望。
王彪之沉默,他目光复杂的打量着王献之。
其人如玉,明明年纪尚小,气质却出尘似仙,干干净净,纯洁无瑕,令人愧不敢直视。
王献之面色平静的说下去:再而言之,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那些遗民,这是一大批劳动力。可以收为朝廷所用,训练成军队,耕种产粮,修建运河,修路造桥。国家要发展,岂能不依靠国民?
王献之接着说道:这世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用处。蚂蚁虽小,当蚂蚁团结起来,就会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一根箸亦折断,一把箸难折断,这么简单的道理,叔父应该明白。
王彪之忽然开口问道:所以,你之前问族里要粮,是给那些遗民准备的?
王献之点头,他老实的交代道:如今我已准备了二十万石粮。
王彪之瞪大双目,再次被王献之说的话震惊到了。这小子,真是胆大包天,不怕死!私下收集这么多粮食,让朝廷发现,麻烦就大了!
见王彪之一副受惊的模样,王献之淡定的说道:叔父莫担忧,这些粮食已经分批运往北上。若是战事发生,可做军粮。若是顺利接遗民过江,可救济遗民。
王彪之哪里能不担心!他咽了咽口水,深吸一口气,沉声询问道:旁人可知晓是你购买的粮?
王献之告诉王彪之:不知。
王彪之松了口气,只要王献之办事稳妥,不留下证据,就不会惹上麻烦。
想了想,王彪之叮嘱道:此事务必小心!切勿让人发现!
王献之点头:我知晓。
见王献之从容泰然,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王彪之感叹道:吾老矣!不如小儿辈!
王献之告诉王彪之:有一事想请叔父帮忙。
何事?王彪之打量着王献之,生怕这小人会再次说出什么惊人之言。
王献之对王彪之说道:请叔父下命令给琅琊王氏的细作。一旦战事爆发,让细作立马告知其他晋人,晋国随时欢迎晋人归国!
王彪之沉默,幽深的眼眸,神色凝重的看向王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