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意眸中抑制不住的骄傲,却言语掩饰:我可没说。
------------
第271章 胭脂水粉
夜深人静,走过重重宫门,祝镕终于见到了皇帝。
嘉盛帝见他觐见,苦笑道:得到消息了?
祝镕抱拳:是,臣愿前往,为皇上查明真相。
嘉盛帝摇头:朕不能派你去了,你要留在京城保护朕。
祝镕道:若能除去叛党,以绝后患,这比起臣留在您的身边,更能保护你。
嘉盛帝沉沉地说:朕害怕你被策反,怕你倒戈忠于他。当年二十郎当的他,凭什么能统领几十万大军横扫沙场,凭什么至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依然能让纪州将领效忠于他,因为他的才能,他的人格魅力,他有无数种办法,改变你的心意。
祝镕单膝跪地:皇上,臣不会背叛您。
朕知道你不会。嘉盛帝目光凝重,凄凉而悲怆,可是朕,对自己没有信心。
祝镕无奈,起身抱拳:臣听凭皇上吩咐。
嘉盛帝颔首:留在京城,朕需要武艺高强又聪明,更忠心耿耿的你们在身边。重阳节太子代替朕祭皇陵,你和开疆负责护送,确保万无一失。
祝镕领命,想了想再问:皇陵里那位老公公所说的话,可信吗?
皇帝眼中掠过恐慌,脸色也变得苍白。
祝镕躬身道:先帝若当真留有遗诏,胜亲王时隔多年再拿出来,只怕已不具备效力,大臣与百姓们不会相信。
嘉盛帝缓缓走向祝镕,一把抓住了他的肩膀,如此厚实的体魄,让人感到安心可靠。
哪怕年轻时,他从不曾像祝镕这般挺拔高大,任何一点光芒都会招来父皇的不满,他甚至不能比弟弟更优秀,他只能小心谨慎,唯唯诺诺地活着。
找出来,镕儿。皇帝眼中是扭曲的恨意,找出遗诏也好,找出他们父子也好,让他们消失,让他们灰飞烟灭。
祝镕抱拳应诺:臣领旨。
回到公爵府,祝镕没让下人跟着也没点灯,独自走在夜色里,为了皇帝交代的事而内心沉重。
临近清秋阁,被门前的灯火吸引,那火光缓缓移动,隐约能见到一抹熟悉的身影。
祝镕加快脚步走来,门前的人听见动静,举起灯火试图照亮前方,但没等她看清楚,人已经到了眼门前。
扶意吓了一跳,往后踉跄,被丈夫拦腰护着,她便是笑了:我就觉得,你要回来了。
祝镕见扶意穿着薄棉衣,摸到腰上厚厚几层更不知是穿了多少:算你机灵,穿得这样厚实。
扶意委屈巴巴:你看你多凶,我总怕你骂我,可怜极了。
祝镕嗔道:那是你自己胡闹,这么晚了,等我做什么?但不等扶意回答,他已是满眼柔情,一回来就先见你,什么烦恼都忘了。
扶意心疼:镕哥哥,你太辛苦。
夫妻二人进门,灯火下,祝镕便见扶意穿得厚实,怪不得方才瞧着身影虽熟悉,却像圆滚滚了不少,他肆无忌惮地搂过心爱的人,软绵绵的抱在怀里,笑着说:傻瓜,你穿了多少衣裳?
扶意却顺势解开了他的腰带衣襟,柔声道:赶紧洗漱睡了,转眼天要亮。
祝镕要解手,脱下袍子后,转身便走了。
扶意收起衣袍,正要交给进门来伺候的丫鬟,忽见一片信纸飘落,她弯腰捡起来,就这低头伸手的功夫,已是匆匆看见了信上的内容,顿时心惊不已。
少夫人,是不是给公子预备宵夜?丫鬟们问道。
扶意忙收起信纸:不必了,公子不饿,明日早饭早一刻钟,多要一碗参汤。
她走到书桌边,将信压在镇纸下,之后由着下人们侍奉公子洗漱更衣,半晌后人都退下了,她才说:从袍子里掉下的信,我放在桌上了。
祝镕不以为然地嗯了声,喝了两口茶,都没看一眼桌上的东西,便慵懒地躺下了。
扶意吹灭蜡烛,一挨着床就被丈夫搂进怀里,祝镕在她肩膀上蹭了蹭后说:外出那几天,你不在身边,夜里怎么都不舒坦,这才多久,我明明一个人睡了二十一年。
扶意心里亦如是,可眼下她笑不出来,只是喊了声镕哥哥,希望她能明白自己心中的彷徨和无奈。
那信上说,南边发现有人招兵买马,什么来路尚不明确,等待京城的指示,但信中提及,怀疑是胜亲王父子,要请旨诛杀。
隔天一早,祝镕才告诉扶意,重阳节他要护送太子祭奠皇陵,来回七八天的光景,又要将她单独留在家里。
扶意问:弟弟的满月酒,你也吃不着了?
祝镕算着日子说:不妨事,婶婶不会在意。
临出门时,扶意道:我今天要出门一趟,给王府送弟弟满月酒的喜帖,先和你说一声。
祝镕不禁皱眉:你是自由的,不需要得到我的允许,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扶意苦笑:反正你听着就是了。
二人心照不宣,妻子有她的难处,祝镕心里明白。
他始终记着迎亲那日,闵王妃的嘱咐,奈何眼下分身无暇,唯盼朝廷太平后,能静下心来好好处理家中的事。
到时候,该搬出去的搬出去,该分开的分开,不愿再让扶意受半点委屈。
如此,扶意一早安心为平珒上了课,连怀枫的课也没落下,下午便带着妹妹们一道出门,来胜亲王府拜访王妃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