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锦渊是瀛洲省人,不过两省相邻,历史上曾互有大型迁徙,口音也相近,所以之前都没人听出来他不是本地人。
都是宗教界人士,这香麓观的秦观主和周父是旧相识,现在周锦渊来了海洲省,当然上山拜访。
出了杨奶奶那么个小插曲,也不过是耽误了半个小时,在赵道长的引领下,二人继续上山。
周师弟啊,听观主说你是来海洲工作?怎么会想背井离乡呢?有了刚才那一出,赵道长现在觉得周锦渊怎么看怎么神秘,难免对他的来意更加好奇几分。
周家一直在瀛洲省,故土难离,在别处游历、问道是一回事,长住又是另一回事了,周锦渊这个行动着实让人有点困惑。
也就是这两个月才决定来的……周锦渊无奈地道。
话音刚落,他手机响了,赵道长看他接起来,听了一会儿就放缓语气对那头道:小雪,我已经到了,正在香麓山。你在学校和新同学好好相处,过几天咱们再见。
他叮嘱了几句生活,和之前展现出来的戏谑调侃截然不同。
赵道长也听不清那头声音,等他挂了,失笑道:师弟,这‘小雪’是你女朋友吗?你不会是为了‘小雪’来海洲的吧?
如果是这样,那师弟年纪小小,也够多情的了。
结果周锦渊也哈哈大笑起来,什么啊,‘小雪’是男孩子,我拿他当亲弟弟。不过,要说是为了小雪来的,也差不多,他今年考上了海州的大学,正在军训,我晚到一步。
赵道长闹了个乌龙,讪讪一笑,师弟啊,你这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了,很少见大学生还要陪读的。
不远千里来海洲,竟然是为了给一个半大孩子陪读?
周锦渊简单地道:我和小雪的哥哥是至交,他哥离开后,一直替他哥照顾他。小雪……考了个好大学,但不大愿意离家。
……可怜!
赵道长还听出了一点端倪,周锦渊没说,但是小雪的父母还有其他亲戚去哪儿了?哥哥出事后。反而让一个外人来照顾,看来这是个身世可怜的孩子啊。
这样,也难怪孩子依赖周师弟,也更显得周师弟有情有义了。赵道长钦佩地道:师弟这么不计回报,照料好友的弟弟,真是高义啊。
周锦渊嗨了一声,受之有愧啊,他哥每个月还要给我打钱呢,我有偿劳动,有偿劳动。
赵道长:蛤??他哥不是……
哦,周锦渊也发现他误会了,他爸妈在地球另一边赚钱,他哥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了。
赵道长:…………
赵道长心情复杂,误会了,你那么说我还以为……而且……真是有点那什么……
都那么没有责任心的吗?
是吧,我也觉得那什么!周锦渊啧了一声,大家这么熟了,出家为什么不来我们道门?嫌我们不如和尚吃香吗?
赵道长:……
……
周锦渊到了香麓观,就受到秦观主的热情接待——秦观主和周父不止是道友的好交情,以前周父给他治过顽疾。
这就是三山兄的独子锦渊,三山兄可不止一次同我夸耀了,通晓经典,聪明着呢!秦观主给香麓观的其他道长做介绍。
一位头发花白的道长呵呵道:锦渊嘛,你肯定不记得我了,但十六年前我可是抱过你的!你模样没变啊,就是长开了,更秀气了,我一眼就认得出来。
是谢中裕道长吧,您和十六年前也长得也一模一样啊,周锦渊细看了看他,说道,十六年前您和秦师伯一起来过瀛洲,还给我念过一段《抱朴子》。
这位道长看向秦观主,他以为自己没察觉时,秦观主其实提前介绍过。十六年前,周锦渊才五岁,他认得出周锦渊不奇怪,但周锦渊能记得他,就出乎他意料了。
秦观主却摇头,我可半个字也没说。
记事比较早,记性也还行。周锦渊点了点自己的头。
秦观主心里暗暗点头,三山兄没吹牛,听说锦渊几年前就出师,在摸索自己的路子,原来这么早慧,难怪了。只是不知道和其父比起来,还相差几分。
介绍过后,秦观主又单独和周锦渊聊了聊。
真的不打算住在山上吗?秦观主问道。
周锦渊来拜访他,不止是因为两家的情分,作为长辈,秦观主也义不容辞要为周锦渊张罗一下。如果周锦渊愿意,其实香麓观就能提供住处。
谢谢师伯,不过一来,我弟弟来这边上学了,我打算住的离学校近一些,他也会申请外宿。周锦渊答道,二来之后还要去上班——我还没谢谢师伯呢。
没什么,只是临聘人员,你都考好证了,本来也不难找工作。秦观主笑呵呵的,并不居功。
秦观主和海洲市三医院的副院长都是书法爱好者,交情甚笃。
他和副院长提起有个子侄要找工作时,对方就表示,三医院也有中医科,暂时没有空缺,但要是不介意可以走临聘先进去工作着,也就是做临时工,程序也简单。
周锦渊学医也不少年,以前跟着周父出诊,后来单独出诊,从来没在医院上过班,来海洲人生地不熟,倒只能先找个单位。
其实证件拿到手后,就具备了资质,他考虑过自己开个中医诊所。当然,暂时没开成,因为他家里缺矿,且攒着钱呢。
希望有朝一日存够了钱,能够实现目标。
说起来……这单位的绩效水平也不知道怎么样?
.
.
海洲市三医院家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