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547节(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而这也是为什么金忠会打了个激灵。

大皇子朱高炽之前跟朱棣说的话,或许惹了朱棣不喜,这能理解,毕竟父子二人在庙堂上就一直维系着谨慎的平衡.三皇子朱高燧又哪里惹了朱棣不喜呢?在荣国公府安插探子?这要是没有朱棣的默许朱高燧定然是不敢的,所以这不是原因。

再往深了,金忠就不敢想了。

罢了。朱棣缓缓闭上眼睛,说道,你退下吧。

是。

金忠默然行了一礼,转身走向大殿门口,刚迈开脚步,却又停住了。

他慢慢地回过身来,低声道:陛下,有些话微臣不得不说。

讲。

金忠小心翼翼地道:其实大皇子说的话,也不无道理,但换到臣的角度臣以为所谓的商人、市民、工场主,这些阶层在未来如何还不好说,毕竟北宋也没见商人当国的.眼前切实的问题,是国师跟勋贵走的有些近了,这样对谁都不好。

金忠的话没有说透,但朱棣却听懂了。

如果说朱高炽担忧的是姜星火对大明未来上百年乃至数百年后的影响,那么金忠担忧的就是当下,毕竟这么几个国公里,荣国公姚广孝与姜星火关系极为密切;曹国公李景隆也是把姜星火当知己朋友;定国公徐景昌、魏国公徐辉祖,亦是如今看起来关联不小;成国公朱能原本跟姜星火有些隔阂,可如今姜星火救了他的命,感激还来不及,哪还有什么隔阂;琪国公丘福反倒是只跟姜星火在军校里有正副手的关系,没那么亲近。

这样算来,再加上姜星火搞的手工工场与对外征服相结合的模式,能给勋贵们带来巨大的利益,金钱与军权的组合,怎么能不让人担忧呢?

朱棣沉吟片刻,缓缓道:朕已有此念,你先去办差。

是。金忠退了下去。

——————

长揖蟾宫问素月,清光好似隙驹过。

自嗟白发叹年少,唯有丹心日渐多。

刑部左侍郎马京站在自己的书房里,看着手里这封刚刚收到的来信,字迹很熟悉。

茅大芳?他还没死?

他正在思考这封信出现在自己手里的原因,他知道这封信的突然出现一定是另有目的。

不过茅大芳只是给自己写了一首诗,并没有表露自己的意图,马京也没有兴趣琢磨。

丹心,对谁的丹心?对建文帝吗?

建文帝算个屁,现在人都找不见,生死不知,都当他死了。

所有人都希望他死了,毕竟他活着对谁都尴尬。

他知道这是很棘手的事情,自己不该过问太多,更何况,他压根也不愿意掺和进来。

老爷,少爷在外面。管家说道。

让他进来吧。马京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说道。

片刻之后,一名穿着国子监监生服饰的青年踏入书房。

男子继承了马京的国字脸,双眼炯炯有神。

他正是马京的长子,马健。

父亲!马健拱手道:孩儿有件事情想问父亲。

何事?马京淡漠问道。

马健说道:孩儿想问一下关于李至刚的事情。

马京皱了皱眉:李至刚的案件牵扯极广,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你插手,就相当于卷入了风暴之中,这件事情你不要参与。

孩儿懂这个道理,所以想恳请代替父亲走一趟国师府上,将想法沟通清楚,不然这时候父亲也不好与国师碰面。马健诚挚说道。

糊涂!什么不好碰面?

马京怒不可遏,重重地将手上的茶杯放在桌子上。

公是公,私是私,你以为这是你们同学见意见相左,还能私下说和的?马京反问道。

马健坦白说道:孩儿只是看父亲大人终日愁眉苦脸,实在是于心不忍,想帮着分担一些,正好国师给我讲过课,也算是有个登门拜访的由头。

糊涂,你让陛下怎么想?

马京摇了摇头,道:这是朝堂争斗,你想躲避都躲避不掉,哪怕你躲到天涯海角,也有无数人逼着你,直到分出胜负为止。

而且,立法是刑部的根本利益所在,《大明律》更是一个字都不能修改,太祖高皇帝祖训摆在这里,占理的是刑部,不是他什么国师。

可是父亲大人,世间又岂有万世不变之法?

马健沉声说道:只是我不想让父亲大人因为这件事,而走到了与大势相悖的方向上。

马京都快被气笑了,送这小子去国子监上学,怎么还培养出来一个新学门徒来?

马京不知道的是,像马健这样受到新学(实学+科学)影响的监生,其实在国子监内很多,而且数量注定会越来越多。

毕竟实学主张经世致用,而既然都到国子监,而非走的科举那条路,天然就跟经世致用比较亲近看看国子监招生的几种类型,事实上进入国子监本身就挺经世致用了,换句话说,实用主义色彩浓厚。

科学则纯粹是年轻人好奇心所致了,这东西对于任何一个有求知欲、探索欲的年轻人,都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

谁会拒绝探索世界的真相呢?这简直泰裤辣!

大势,大势,什么叫大势?你给我解释解释。

马京深深看了他一眼,道:别以为你在国子监学的那些东西就是天地至理了,你爹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这里面水浑得很,你以为是我和你李伯伯不想退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