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大明国师 第318节(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所以变法如果不从理学上面找到理论依据,不能做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那么先天的舆论就处于极度劣势。

这种事情,无论是学贯三教的道衍,还是号称道门硕儒的张宇初,都做不到!

只有一人,能担此任。

而矛盾之说甫一现世,就无异于振聋发聩的黄钟大吕!

任谁都知道,用矛盾来解释太极阴阳,乃是最巧妙不过的办法,而且矛盾一旦与运动相联系,便如阴阳鱼流转开来。

太极,不再是死的、静止的!

而是时时刻刻、每时每刻都在流转不休!

这就是,道啊!!!

呼啦啦!

一剎那间,几乎前排大多数跪坐着的人,都心头澄净地朝着那青衫国师拜倒。

——请国师传道!

不知是谁率先喊出了一声。

紧接着,更多的人都跟着高喝了起来。

请国师传道!

……

浩荡的声浪,如滚滚潮水,回荡在这座古老的城池当中。

绝大多数人此时的心情都是无比地震撼,哪怕再迟钝的人,也知道,眼下,他们将亲眼见证历史了!

听着排山倒海般的呼声,姜星火的心绪也出现了几分激荡。

他勉力压住心头起伏,开口说道。

矛盾之法,其一,曰普遍性与特殊性。

《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所谓‘二元’,表万物之对立性及根源之虚实相成。

二元者,对立也,这便是为何我说阴阳乃是矛盾。

姜星火随口讲了矛盾之说来源的小故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讲完小故事,姜星火提问道。

何谓矛盾之普遍性?

姜星火随手指了指第三排的一个监生。

这位生员,你不妨来回答一下。

被点到的监生受宠若惊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概便是说,矛盾乃是太极阴阳,既然天理存乎于万事万物,那么太极也存在于万事万物,矛盾也是如此,所以具有普遍性.便是说,事事有矛盾。

这是程朱理学的天理观,把太极阴阳替换成矛盾,几乎毫无滞涩就能理解,为什么矛盾存在于世间万物中。

因为天理和太极就是这么存在于世间万物中的。

你讲的很不错。

姜星火颔首予以认可,随后继续道:不过,这只是矛盾普遍性的第一种表现。

众人闻言微微怔然,非止一种?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或者说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中,这没错。

但矛盾普遍性,还有另一种表现。

那就是任何一件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说罢,姜星火左手舒展竖立,右手并指如枪,做矛盾状。

左右手互相推拉,运动不休,矛盾永无休止。

大约明白,这些国子监的监生和教师,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

不理解没关系,等我讲完这个故事,你们结合一下,就明白什么是普遍性里的矛盾运动了。

姜星火举了一个哲学上的小例子,帮助他们理解。

假如有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很久的旧船,旧船上有着大量的备用木板和部件,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

那么我想问,最终产生的这艘新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旧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

如果不是原来的旧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旧船了?

众人,陷入了沉思。

不久后,柴车举起了手,刚才是郭琎暴露了,他的身份还没暴露。

伱说。

隔得太远,姜星火并不能看清这位只有一面之缘的诏狱小吏,也不晓得对方已经是自己的老学生了,只是见有人招手,便点了他。

柴车沉吟剎那,略微整理了一下思绪,随后说道:船的航行,便是事物矛盾的运动,是太极阴阳的流转,阴阳时时刻刻流转,腐朽和更替的矛盾也在不断发生,船的部件替换过程,就是二生三的过程,一个崭新的船,会在旧的船上诞生,其中的根源,便是矛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