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读书阁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大明国师 第177节(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但是。

姜星火也跟着话锋一转。

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老百姓会不会为了后代着想?

第二,老百姓会预测到自己何时意外身亡吗?

——————

停停停!

朱棣用拳头锤了锤脑壳。

这都什么跟什么?

两位尚书,你们从头给朕解释解释!

蹇义和茹瑺对视一眼。

蹇义先解释道:陛下,姜星火的意思便是,父辈和子辈之间的所有的老百姓都关心自身及其后代的话。那么当大明朝廷用发行100文的大明国债来替代100文的税收,由此使老百姓当年的税收负担减少100文时,老百姓知道这意味着未来的税收将增加100文。

朱棣点点头,这个他明白,示意蹇义继续。

蹇义慢慢地皇帝解释道:因而面对今年税收负担的减少,普通老百姓的反应将不是增加自身的花钱,而是将购买的100文的大明国债保存起来。如果他在大明国债到期之前去世,这100文大明国债将作为遗产留给他的后代,用来缴纳朝廷因为大明国债本息负担的增加而增加的税收(朝廷为了还钱而加税)假设在他的后代的有生之年大明国债仍未到期,便可以继续留给他们的后代,以便用以支付大明国债到期时增加的税收。

这只是个姜星火的假设。茹瑺跟着说道:对于任何一个关心子孙后代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朝廷为偿付发行的大明国债本息而增课的税收,由他还是他的后代来缴纳,是没有区别的。

茹瑺进一步阐释:也就是说,老百姓是否死于国债到期之前,这对于他的今年花钱(消费)不会产生影响,购买大明国债与缴纳税收一样,会减少今年的个人消费。

说白了,就是在讨论发行大明国债,会不会影响老百姓花钱?朱棣打断茹瑺道。

正是如此。

朱棣费解道:那这种问题有什么讨论的意义呢?很少有人会关心儿孙的缴税吧?

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道衍和尚,忽然弹了弹黑色袈裟的袖口,说道。

当然有意义。

第161章 夏原吉的迷惑

新歪脖子树下。

姜先生,意义何在啊?就算讨论出来了,又能怎么样?俺搞不明白。

朱高煦这边挠了挠大胡子,发出了跟他爹一样的疑问。

姜星火没说话,夏原吉却醒悟了过来。

非常有意义!

夏原吉自顾自地推导道:这个等价原理,不用问,谁都知道肯定是错的。

确实。姜星火笑道,毕竟都得顾着眼下的苟且,哪有时间想远方的未来?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看得这么长远。

朱高煦愈发迷惑:那讨论一个错的东西,是为什么呢?

是错的。夏原吉耐心解释:但问题是,这里面反应的经国济民之学的道理。

什么道理?

夏原吉道:姜先生提出的这个等价定理的意义在于,朝廷发行大明国债,普通老百姓是否将朝廷发行的大明国债,在未来兑现的东西视为自身财富的一部分?

朱高煦愣了愣,毫不犹豫地答道:肯定是啊!

不,这个等价定理的关键点就在于,如果所有老百姓都觉得,大明国债需要他们未来的税收来偿还,那么他们手里的大明国债,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也就不会被看做自身财富的一部分,也就不会用来花钱.如此一来,货币自然就不会加速流动。

夏原吉越理越顺:也就是说,面对征税和发行大明国债,普通老百姓是否会采取不同的行为,对朝廷户部的财政制定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能证明这个等价定理是彻底错的,才意味着,发行大明国债,会让老百姓多消费,货币多流动,如此以来,才能更多地创造譬如商税、车船税等税收,也能通过发行大明国债尽快地回收老百姓手中多余的宝钞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证明大明国债对老百姓的消费是有刺激作用的!

经过姜星火数月的悉心教导,朱高煦现在也不算很笨,他听到这里,结合之前讲的货币那节课,也有了些拨云见日之感。

俺懂了!

也就是说,只有证明这个等价定理不对,才能保证发行大明国债有效,否则,大明国债发了也是白发?

姜星火笑着颔首。

这个等价定理的意义便是如此,只有让你们知道错的,才能学会对的。

姜星火简单解释了等价定理到底错在哪。

首先,实际上,买了大明国债的普通老百姓也许并没有遗赠动机,因为可能他们没有子女.或者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子女的事情。因此当朝廷采用国债替代征税时,普通老百姓便不会将国债留给后代让其用于应付未来税收负担的增加。

相反,由于偿还大明国债本息所需增加的税收要在他死后才开征,因而他所要承担的税收负担的现值下降,相当于他当前的财富会增加,因而普通老百姓当期的消费支出完全可能会随之而增加。

姜星火又在地面上写了六个字。

——边际消费倾向。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