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心里没数啊。
我还当大哥如今在法院工作呢,听这话说的一套一套的,出来的时候人家狱警都没跟我说这个话呢。改邪归正?我干啥邪事了?本分做人?这个我得跟大哥学。大哥多本分啊?是不是?这本分的劲,郑有粮把您能法院工作了吧。肯定是!听您这说话就觉得是!
当着这么多人,老大的被怼回去了。
我就是请假回来看看,那个什么……还有事呢……我先回了……骑着自行车扭头就走。
英子就跟林雨桐说:你说事上咋有这种人呢?不长进!被怼回去了,一般人这都不好意思,大半年了见了都尴尬,能记一辈子。这位是转脸就忘……
也算是奇葩。
真当干过的事人家都不记得呢。
说了几句话,林雨桐和四爷没多呆,只跟老三说:等调整过来了去县城认认门,到时候怎么打算咱们再说……
老三应着,看样子暂时是没往心里去。
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的。
回去都天黑了。严格还在家没走呢,在院子里就听见清远的声音:严格哥,你说这黄瓜为啥叫黄瓜,明明不是黄色的啊?
这个问题严格也想知道啊。但是不能说不知道,这有损做哥哥的威严,就说:大概以前是黄色的吧。熟了就是黄色的。
好像很有道理。
清远点点头,严格哥知道的真多。
紧跟着就听见清宁的嗤笑声:都什么乱七八糟的。黄瓜是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原本叫胡瓜、青瓜,到了五代十国才改的。
林雨桐和四爷听见里面拉椅子的声音,肯定的,清宁这是做过去给两人上历史课去了。
就听清宁清了清嗓子,继续道:五代十国的后赵王朝,它的建立者叫石勒,他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国,就是如今的河北邢台登基做了皇帝以后,对自己国家的人称呼羯族人为胡人大为恼火。石勒就制定了一条法令:无论说话写文章,一律严禁出现胡字,违者问斩无赦。有一天,石勒在单于庭召见地方官员,当他看到襄国郡守樊坦穿着打了补丁的破衣服来见他时,很不满意。他劈头就问说,樊坦,你为何衣冠不整就来朝见?樊坦慌乱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随口就说:这都怪胡人没道义,把衣物都抢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褴褛来朝见。他刚说完,就意识到自己犯了禁,怎么就不小心说了‘胡’呢。急忙叩头请罪!石勒见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责。等到召见后例行‘御赐午膳’时,石勒又指着一盘胡瓜问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这是石勒故意在考问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说:‘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石勒听后,很是满意。从此以后,胡瓜就被称做黄瓜。这就是黄瓜这个称谓的由来。
可别说啥熟了以后是黄色的了,丢死人了。
不懂就不要装懂好吗?
林雨桐看四爷:看着吧,你闺女将来不好嫁出去。
谁找一这样的,跟百科全书的似的女朋友,谁都不乐意。是人都得有压力。在她面前被压的简直就喘不上气。
这种较真的劲,也是呵呵了。当然了,做科研是要这股劲头的。
四爷摸摸鼻子,就听她闺女的历史带常识课还没上完呢,你不是看那个什么一代女皇武则天吗?武则天的儿子,就是那个死了的章怀太子,知道吧?他做了一首诗,‘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良可,四摘抱蔓归。寓意是啥你看电视剧就懂了,我要跟你说的是,这个瓜就是咱们现在说的黄瓜,知道了吧?
清远瞪着眼睛看他姐,厉害当然是很厉害了,但是吧……他咳嗽了一声,朝窗外看了一眼,那什么……严格哥,太黑了,你不回去啊?
回!严格蹭的一下就站起来,这就回去。说着,就把准备吃的一截黄瓜放下,要走的时候扭脸问清宁:这些你都是从哪知道的?
清宁不解:什么?什么从哪知道的?
清远推严格,那什么,百科全书!百科全书上都有。
林雨桐憋着笑进去:严格要走了,走!阿姨送送你。
妈!你回来了。清宁跑过来,没事,您去洗吧,不放心严格?没事!我送他。
说着,拉着严格的手就跑出去了,还跟她爸说,送到他家门口我就回来。
不是的!闺女!不是这样的!
你是个跟严格同龄还小半岁的小姑娘,真不用当这个护花使者的吧。
四爷觉得桐桐的话大概真对,自家这闺女吧,以后想找男朋友好像有点难。
清宁拉着严格的手送到人家家门口,你进去吧,别怕,我看着你进去再走。
严格的脸涨的通红,我没怕!你先走吧……
真不怕?清宁低声问。
真不怕!严格指了指家门,我家院子里的灯还亮着呢。
也是!
清宁摆手:那我走了。明儿还上我家来玩。
说着,就蹦蹦跳跳的走了。
严格憋着劲,小心的跟在后面,直到远远的看见清宁回家了,这才转身往回走。
其实就一条巷子住着,还都是领导住的地方,巷子里是有路灯的。
没那么吓人。
不过严格一转身吓了一跳:爸?您咋偷摸的跟在后头呢。
严厉朝金家看了一眼:好小子,有前途。刚才他就在院子里的,听见俩孩子说话就没出去。结果等了半天没见自家小子回来,出来一瞧,好么,悄悄的跟在人家姑娘后面送人家回家呢,就这么稀罕人家姑娘。
啥意思?
严格对这话的意思比较懵懂,但问是不是喜欢清宁,那倒是的,咋看都喜欢。
臭小子!花花肠子倒是不少。
成吧!喜欢就喜欢吧。小姑娘也确实是挺招人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