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章澈这里离开,穆琼直接就回家了。
他继续写《流浪记》的开头。
而这个时候,章澈却是拿着他写的英文短文,来到震旦大学,找到了自己认识的一个精通英文的教授。
学英文的工具书?这个教授接过章澈给他的稿子,就看了起来。
他看了几篇,当即一拍大腿道:这书好!这书一定要出版!它可以直接拿来当学英文的教材了!
有这么好?章澈有些惊讶。
有!这个教授道:英文里的常用语,这本书基本都涉及了,将它全部学完,英文也就已经学了个大概了。
章澈闻言一喜,这书若真这么好,那肯定不愁销路。
这书的作者是谁?我想见见他。这个教授又问:他注释特别准确,一个单词还给好几个国文意思,英文造诣很深,也很有想法……最好的是,这些故事都很有趣!
这书的作者是楼玉宇。章澈道:他不大愿意见人。
楼玉宇?写《留学》和《求医》的那个?这个教授道:是他就不奇怪了,他毕竟留过洋,还特别会写故事。
章澈:……楼玉宇根本就没有留过洋!
不过要出版的话,还是要严谨一点,这样吧,你把稿子放在我这里,我先仔细看一遍,然后再找个洋人来看看。这个教授又道:我们学校里,有个专门研究汉学的洋人,他兴许能给出一些意见建议。
章澈答应下来。
同一时间,一直翻译不出什么来的傅怀安趁着霍英不在家,找到傅蕴安问问题。
你真打算好好读书了?傅蕴安看了看自己弟弟写的乱七八糟的翻译,问道。
当然了!傅怀安道:我要好好学英文,以后去留学!
傅蕴安看了他一眼:行,我明天就找个老师来教你。
在清末,很多华人被带到国外去做劳工。
华人劳工吃苦耐劳好管理,很受欧洲各国还有美国的欢迎,当时很多国家的铁路什么的,都是华人劳工建起来的,而干完活后,很多华人劳工,也就留在了国外生活。
傅蕴安当初在国外讨生活,是得了一些华人劳工的帮忙的,而后来,他们兄弟三个也投桃报李,不仅带着这些人一起做生意,还开始培养这些人的子女。
希望月报的总编周念乡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回国的时候,像周念乡这样的劳工的子女,有一部分也跟着他们回国了,这些人别的不说,英文都还可以,完全可以从中找一个,每天晚上来教傅怀安。
找老师来教我?傅怀安懵了。
傅蕴安又道:你以后放了学早点回家,跟着老师好好学英文!
晚上要学英文?这样自己哪还有玩乐的时间?傅怀安不想答应,但一抬头,就对上了傅蕴安沉静的双眼。
他没敢拒绝。
算了,学就学吧!他也不是没学过!
傅怀安捧着那本《安徒生童话》,郁闷地回房间了。
上海这边的邮政发展地已经很不错了。
穆琼的稿子和信寄出不过一天,就被送到了希望月报的编辑部还有霍英的宅子。
霍英自从在上海露面,就没办法再待在傅蕴安那里了。
他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
就说初五这天,他一大早出门参加各种活动,最后硬是到了晚上才回家。
初六也是,他上午要去见一个洋人,中午有个饭局,下午还有人约他去妓院喝酒,至于晚上……他有个生意要谈。
他忙得不可开交,以至于很多事情,依旧是傅蕴安在处理。
比如说,寄到霍英的宅子的各种信件,就全都被送到了傅蕴安这里。
傅蕴安这天从公济医院下班,回到家里的时候,给傅怀安带回来一个教他英文的老师。
他让那人去盯着傅怀安读书,自己却是通过暗门,来到另一边的小洋楼里处理各种事务。
霍英来了上海,他这边要见的人也就少了很多,他先把紧要的几个人见了,然后就把希望月报的周念乡叫了进来。
周念乡整个人看着神采奕奕的,明显心情很好,而他一进来,就对穆琼道:三少,我们的希望月报已经加印了两次,一共卖掉了两万份!
这么多?傅蕴安有些惊讶。
就是这么多!不全是在上海卖掉的,有些是在杭州苏州卖掉的。周念乡喜气洋洋的。
不错。傅蕴安道:以后上面刊登的稿子,除了天幸的,其他的你多把把关,把质量提高,这杂志以后一定能办好。
大众报可以借着《留学》销量倍增,他们的希望月报肯定也行。
而希望月报的销量起来了,对他们是有利无害的。
周念乡应下了,又拿出一叠稿纸来:三少,天幸又寄了稿子过来!
傅蕴安惊讶地挑眉。
他没想到隔了没多久,天幸竟然就又寄了稿子过来。